2月6日晚上11點50分,花蓮近海發生6級地震,引發花蓮市7級的震度。我住在離七星潭不遠的花蓮市美崙地區,地震當時住家大樓天搖地動,感覺房子在扭曲和劇烈彈跳,未固定的櫥櫃、書架和電器應聲傾墜,住家多面牆壁隨即龜裂,當下真的有覺得大樓可能會倒垮的驚慌。
還好沒過太久震度便減緩下來,雖然還是餘震不斷,我和家人趕快將家門打開,攜帶重要隨身物品疏散到戶外,行經大樓的樓梯時,發現牆壁都出現嚴重裂痕或剝落。到了地面樓層戶外,見到鄰居住戶都陸續出來,每個人也都是滿臉餘悸。這時我才發現自己仍穿著睡褲,雖然身上著外套,可是氣溫很低,仍不足以禦寒。因此決定冒險到地下停車場將車開出來,所幸順利將車開到地面空曠處,也稍可避寒。
這時約是凌晨零點,內心開始想到不知道我所服務的門諾醫院情況如何?而幾乎在同時就收到醫院啟動「大量傷患應變作業」的簡訊。於是在車上換上兒子所穿的運動褲,開車直奔門諾醫院。
到了醫院,發現醫務部主任賴賢勇醫師已經在急診室門口,告訴我統帥飯店倒塌的消息,研判災情應該相當嚴重,可能會有許多傷患湧入急診。當天晚上他要值急診且剛剛完成交班,因此隨即啟動大量傷患作業。
由於已經有自行就醫的傷患車輛陸續來到急診前方,賴主任擔心急診車道會被堵塞,導致後來的救護車無法進入,已經安排一位急診的男護理師在指揮交通,我到之後他便請我接手做交通指揮,讓護理師能到急診室照護病人,過5分鐘後就有一位同仁主動前來替我接下交通指揮的工作。
當我進入醫院大廳,看見吳鏘亮院長已抵達指揮中心坐鎮指揮,許多同仁迅速前來集結,雖然才剛經歷惶恐,且已是半夜,但是大家都是充滿精神、秩序井然地行動或等待任務的分派。
地震發生之後,許多住院病人與家屬已經自行疏散到院外,大多來不及穿上外套,好一點的情形僅能披上棉被保暖,無法長久忍受戶外的低溫,紛紛回到住院大樓大廳。經工程部同仁回報醫院建築物情況良好,吳院長決定以住院大樓大廳為指揮站以及大量傷患的臨時照護區,讓急診室有足夠空間進行傷患的救治。於是我們立即把在住院大樓大廳的病人與家屬引導到門診大樓大廳安置,分區請護理人員照料。由於醫院建築物和重要系統能夠正常運作,指揮中心也決定不疏散重症病人,讓他們留在原病房接受照護比較安全。整個疏散與安置的過程中,病人和家屬都積極配合,忍受身上的病痛以及克難場所的不便卻毫無怨言。
在緊急動員行動中,門諾醫院有200多位同仁回到醫院支援,展現了愛病人、愛醫院和敬業的熱情與使命感,其中有不少同仁家裡也是受到某種程度的損壞,或是自己家人有照顧的需要,但仍義無反顧,以別人的需要優先。骨科的羅醫師太太懷孕34周,還有一個襁褓中的小孩,震後他將妻小安置在車上後,便趕往急診支援,忙到連太太宮縮急call多次都沒有注意到。急診室金雪珍護理長家在太魯閣,母親有心臟病,受到地震驚嚇顫抖不停,但是在接到醫院的緊急召回簡訊後,她便請弟弟安撫照顧媽媽,疾駛25公里回到醫院投入救護;直到清晨4:10大量傷患作業解除,主任請她回家休息,但她還是放心不下,乾脆就睡在車上待命。
社會服務課李課長有一間住宅就在被震垮的大樓內,所幸承租戶安然逃出,但在如此重大的財產損失之際,她仍二話不說立刻回到醫院,全力投入病人、傷患與家屬的安撫協助。於花蓮開業的婦產科江醫師是門諾醫院的特約醫師,震後也自願迅速前來醫院協助救援。
院內供膳中心的廚師帶著先生和一對兒女,主動來到廚房,烹煮熱騰騰的肉絲青菜粥和素麵線,由營養師和同仁一一分送給病人、傷患、家屬與支援同仁補充體力。有些同仁的家人和住在宿舍的護專學生都加入支援的行列,集結成一股強大而溫暖的力量支持傷患,並彼此支持,度過惶恐的寒夜。
到凌晨兩點時,已經有53位傷患來到急診就醫。其中一位外籍人士因為脛骨骨折需要進行手術,其餘多是輕度外傷以及驚嚇需要安胎的病人。雖然這些病人傷勢或情況不致危及生命,但是內心所受到的創傷恐怕更為嚴重且潛隱。我們醫院一位醫師和太太就住在一棟傾塌大樓的11樓,災後不久被救出來,當天晚上送到急診室來,雖然只是有些外傷,但是所經歷生死交關的驚恐與難過是掩藏不住的,令我們相當不忍。
清晨約4點,傷患人數逐漸減少,由急診室的人力應該足以因應,門諾醫院指揮中心便解除大量傷患作業,回歸平時的急診模式,並陸續協助在大廳的住院病人與家屬回到病房。
震後情緒創傷的關懷與復健
直至2月11日的上午11點,這次的強震已造成17人罹難,285人受傷,將近千位的災民[1]。所幸地震程度沒有加劇,強震時間並未維持太久,使得災情沒有持續擴大;以及大花蓮地區四家主要綜合醫院都正常運作,迅速動員並發揮緊急醫療救護的功能,讓傷患都能得到及時妥善的救治。
不過災後的復原和受災民眾心理創傷的療癒撫平仍是相當大的挑戰,其中醫療院所和醫療專業人員在心理創傷的復健方面將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已經啟動相關的諮商輔導服務。
門諾醫院精神醫學系主任王迺燕醫師表示,通常在災難後一、兩周,就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高峰;門諾醫院精神科已在官網[2]放上「地震事件自我評估單」,民眾或家長可加以運用來評估自己或小孩的情緒症狀,透過勾選檢視,分數若達24分以上,可找心理師或身心科醫師再做評估與輔導。
門諾醫院也將連續於七個周六的下午,為地震所引起有過度焦慮、擔心、會影響睡眠的孩子或家長,舉辦免費的紓壓活動與陪伴團體。有需要的民眾可善用這些由醫療院所提供的心理復健資源。
心存盼望、相互扶持、行動不止
人生無常,災難或許無法完全避免,但是最可貴的是在這些重大時刻,沒有一個人是孤單的。上帝總是為我們的需要安排了天使,每一個人也都有某種能力成為別人的天使,為別人伸出援手。在這次的震災中,我們再次看到警消、救難隊、軍方、醫療院所和志工團體全力且感人的搭救行動。
許多長住花蓮的民眾早已習慣地震,但是讓人如此恐懼、災情這麼嚴重的強震是許多花蓮人第一次經歷的。就如同門諾醫院急診室護理長金雪珍[3]所分享的,她在花蓮出生長大,過去從來都沒有過經歷過這麼大的地震。雖然如此,她仍很正面地表示很慶幸在這個時候能夠用自己的專業去幫助別人。她說,「我會想當護理人員,就是想要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我的天職!相信會選擇這樣的行業和職涯都是護理人員自己發自內心,而且照顧病人也會有成就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讓病人恢復健康,看見他們的笑容,自己的心靈也很快樂,也很滿足。」
本文於2018年2月12日刊登於獨立評論@天下
[1] 【花蓮震災115hr】花蓮觀光業「震」垮 遊客少訂火車票變容易。蘋果日報2018/02/11。網頁連結https://tw.appledaily.com/column/article/618/rnews/20180211/1296382/
[3] 【救難英雄】「媽,對不起!醫院要忙了!」護理長車速破百趕救人,蘋果日報2018/02/08。網頁連結: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208/129473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