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敘事帶領我們更親近受苦者

院牧部去年底舉辦第一屆「戴德森紀念醫療文學獎」徵文活動,共有3篇小說和10篇散文,院牧部請我擔任評審,上個周末我仔細地閱讀這些13篇文章,發現每一篇都是非常真摯感人的作品,我都很喜歡,實在很難評出高低,但很榮幸能夠先讀到這些好文章。

這些作品絕大多數都屬於醫護人員的敘事醫學或敘事護理文章,作者用臨床工作中所接觸到的病人故事為核心,先描寫病人就醫的緣由、病症或初步接觸的印象,然後談到病人就醫背後有關的成長背景、特殊遭遇、掙扎努力、與周遭主要親友的情感與互動、人生價值理念等,再描寫病人就醫的歷程與結果,最後作者以病人的故事或醫病互動提出對自己的工作的反思,或從中對自己人生的啟發與學習。

雖然文章的書寫流程大致可以歸納如上面的架構,但是由於每個醫病互動的場合和情形,文中每位病人的病痛、對疾病的反應、周遭環境、親友組成、人生際遇,以及作者描述情節與人物的方式都不一樣,因此每篇文章都呈現多元且獨特的面貌、內涵與價值,只要讀起來順暢,每一篇都會是動人的好文章,這也是我喜歡閱讀敘事文章的原因。

敘事醫學的提倡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Rita Charon醫師曾說:「敘事醫學是一種致力於深入了解病人的生活、關懷照顧者以及讓受苦者講出心聲的承諾行動。」(Narrative medicine is a commitment to understanding patients’ lives, caring for the caregivers, and giving voice to the suffering.)

我相信上述敘事醫學的理念與方法也可以運用到護理、社工、照顧、諮商、教育等各種助人的專業領域中,發展出敘事護理、敘事社工、敘事照顧、敘事諮商、敘事教育等模式,而且可能更為貼切,因為社工、照護、諮商、教育工作原本就非常貼近個案的生命故事與社會脈絡。只要我們能用心去聆聽個案、照顧者或與其生命休戚與共的親友的心聲與故事,藉此啟發我們做專業或倫理的反思,並加以組織並書寫描述出來就是一篇敘事文章。個案的故事和我們的反思對於讀者和社會而言都是寶貴的訊息和啟發,可以讓讀者更了解我們的專業內涵、倫理考量和個案所處的世界、以及他們的期待與盼望。

資深的社工師、教研部張麗珍副研究員有一篇〈帶著隱形悲傷的阿蒂們〉感人的敘事社工文章(網址連結http://www.cych.org.tw/cychweb/cych3/narrativemed_show.aspx?web_id=1&n_id=5),是她在安寧病房一位臨終長輩與家人的互動場景中,深刻地觀察到並描述長期照顧這位長輩的外籍照服員阿蒂,在家屬中沒有正式的身分去表達出對臨終長輩的感情,只能默默地在旁悲傷,讓人非常不捨,這篇文章讓我對外籍照服員的處境與情感產生更多的理解。

很鼓勵並期待看到大社區同工書寫個案故事與自己反思的文章與人分享,字數不拘,最好不超過2000字。如果大家不嫌棄,歡迎寄初稿給我,我很樂意與作者一起討論,文章完成後可以投稿或在嘉基官網「敘事醫學」刊登。

「要與喜樂的人同樂;要與哀哭的人同哭。」(羅馬書12:15)

2022.04.1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