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

《零號病人》給我們的貢獻與啟發

《零號病人:塑造現代醫學史的真正英雄》是一本引人入勝、很有深度的醫學史和科普著作,更是一本有血有淚的敘事醫學作品。


長期以來,醫學發展舞台上的鎂光燈都聚焦在醫療人員、特別是從事診斷與治療的醫師身上。明明在臨床診療的場景中,病人就同時站在醫師的面前,可是他們若不是隱形人,就是成為陪襯的角色,醫師永遠獨享醫療成就的光環與榮耀。


但書中引用法國哲學家康吉萊姆的話,指出事實上是「有了感到自己生病了的人們,才有醫學的存在,而不是因為先有醫生存在,人們才從醫生那裡了解到自己的疾病。」


《零號病人》收錄了至少19種病症26位病人的病例故事,這些病人對醫學的進展都有獨特的貢獻,因為他們都是醫學文獻上可以追溯到、揭開某種病症的最具代表性的病人。由於他們的不幸遭遇以及所承受的病痛,提供醫師或研究人員可貴的機會,去探索這些病症和人體生理奧秘,並奠定後續推動醫療進展的基礎。他們的貢獻絲毫不亞於醫師社群,如果不是他們的「獻身」,醫學可能會少了幾塊重要的拼圖,至少因試圖診斷或治療他們而享盡名聲的醫師也許會大失光彩。


醫學案例看似新穎,但有真正的「零號病人」嗎?


話說如此,人類歷史上的真正零號病人可能難以認定。書中的零號病例是目前文獻所知相關病症的零號病人,但醫學領域實在太廣太長遠了,我們永遠無法明確知道是否更早以前,零號病人便已存在。


著名的醫師作家努蘭(Dr. Sherwin Nuland)曾提到一個奇特的臨床案例:一位膿胸的19歲黑人少年急診住院,經一番特殊處置,赫然發現胸腔的膿液竟然是糞便液。原來病人4年前曾經左胸廓下方被刺傷而送醫治療,當時傷口不嚴重,經包紮後便出院,但該次刺傷在病人的橫膈膜留下一個比小指略小的破洞,最近病人腹腔的橫結腸被往上擠卡在洞口而壞死穿孔,導致結腸中的糞便流入胸腔。


遇到這個「橫結腸穿過橫膈膜破洞進入胸腔」的獨特案例,讓努蘭醫師頗為訝異與自豪,認為自己發現了醫學史的新案例,或許可以命名為「努蘭症」。不料當他很興奮地向主任報告時,博學的主任便指出16世紀法國名醫帕雷的著作中,記載一位上尉在1567年就是死於他所稱的「努蘭症」──「橫膈膜一處傷口,小到你幾乎無法把小指穿過去」,導致他的橫結腸穿過橫膈膜破洞進入胸腔。唯一的差別是,上尉的小洞是被毛瑟槍子彈射穿的,而黑人青年是被刀刺穿的。


因此努蘭醫師醒悟寫到:「行醫最讓人著迷之處,正是那穿越數千年歷史、綿延不斷的脈絡。科學會變,然而人性不變。只要醫治病患的同是人類,就會重複發生同樣的故事、遇到類似的難題,看似新穎的挑戰會一再出現,就好像首次現身。」


相信每位醫師都一定遇過自己的「努蘭症」,和不少自己的「零號病人」,源於在臨床診療中首度和之前沒聽過和讀過的病例相遇的深刻印象,因而留下永生難忘的經驗與體驗。雖然這些病例絕少是醫學史上真正的零號病人,但卻是每位醫師自己真實的「零號病人」,帶給醫師在自己的行醫生涯中很深遠的學習和影響。


其實,每個病人都是獨特的,我相信即使同樣診斷碼的病例,如果將身心社靈狀態一起納入臨床考量,應該沒有完全一樣的病人,因此每位病人應該都是醫師的「零號病人」,若能以獨一無二的態度去互動和診療,醫病雙方都會獲得難忘、富有意義的經歷。


兼具醫學科學精神和人文社會內涵


看過這本書的讀者,都會折服於作者的寫作創意和淵博的醫學知識和人文素養。書中的題材對許多讀者或許不是完全陌生的,可是作者卻能採取非主流的觀點,賦予這些案例新的意涵,在已經很豐富多元的醫學人文作品中,顯得獨樹一格。


作者Luc Perino原本是在法國鄉村執業的一般科醫師,具有熱帶醫學和流行病學學位,後來前往中非和中國南部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多年,累積了豐富的熱帶醫學及跨文化醫療經驗;1990年返回法國里昂,在克勞德‧伯納德大學教授醫學史、人文和社會科學和進化醫學。


從這些經歷可以得知作者不是一位很典型的醫師,更是兼具醫學科學精神和人文社會內涵的良知者,和醫學知識推廣者。他有12本大眾化的醫學科普著作,橫跨醫學史和人文社會的領域。他曾在1981年設計了第一個檢測藥物交互作用的資訊系統,甚至當過「演員」,2006年的影片《臨床診療》(La Consultation),就是以他和13位病人的臨床互動,真實呈現一般科醫生日常診療工作的長篇紀錄片。


書中每一種病症或生理機制都會搭配1-3位指標型的病人故事,作者透過他敘事和醫學的功力,將每個案例和病症描寫得很生動。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許多的病人故事之後,作者都能提出深刻的反思,無論是光明的成果或黑暗的亂象,他都不閃避。


作者對於臆測沒有根據的診斷和治療行為,以及醫師的自我中心都很不以為然,對於商業化的醫療操作和疾病產業化所導致的過度醫療更是深惡痛絕。書中他用幾個故事道出醫藥產業界的黑幕,並不假辭令地予以評價。


面對醫學奧秘,我們都應該更謙卑謹慎


在台灣,讀者比較容易接觸到的大多是美國主流的醫學人文或科普著作,這些著作都很精彩,題材也很豐富,但是大多是描寫醫學發展的光明面和成就,儘管也有批判反思的觀點,但若與《零號病人》比起來,就顯得欲言又止,不夠直接和犀利。在這本書中,即使是大家認為法國人會引以為傲的光榮醫學經典案例,作者都不客氣地揭發真相,指出其中被過度渲染的「神話」(留給讀者自己去發掘)。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醫學的發展可能不如我們所想像的走直線般的路徑,或如公式般地推演出來,實際上反而常常是誤打誤撞,或者含有醫師刻意誇大、想像捏造的成分。不過這也正是醫學最吸引人的地方,因為涉及人的奧秘,永遠有意想不到的插曲,在人體和醫學面前,我們都應該更加謙卑與謹慎。


例如書中提到引起兩萬多例胎兒先天性畸形的止吐藥沙利竇邁,在1960年代被禁用,但本書沒提到的是醫界後來發現此藥物對於治療貝賽特氏症(引發患者嘴邊和生殖器潰爛)有相當的成效,並經多項臨床研究證實。


這本書也會讓台灣讀者領略到歐洲科學與人文社會的深厚底蘊,其中解析與敘事的角度與方式令人大開眼界。雖然有些題材內容牽涉專業醫學知識,不一定一次就可以馬上理解,但只要稍加研讀,一定能增廣我們對人與醫學的認識與視野。當然,如果讀者喜歡法蘭西嘲諷式的幽默,這本書更是不可錯過。


本文於2022年6月22日刊登於獨立評論@天下 《零號病人》給我們的貢獻與啟發


1 則留言:

Tel U 提到...

感謝您與我們分享這些高質量的資訊。我真的很喜歡閱讀。肯定會與我的朋友分享這個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