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我們邀請台大社工系楊培珊教授到院跟社區部門的主管演講與討論「亞急性照顧」的議題,帶給我們許多的啟發與思考。
在這次的聚會中,我們先與楊教授分享嘉基社區部門三個亞急性照顧事工。首先是長照服務發展中心林月娥主任分享居服團隊,透過自立支援服務協助居家失能長輩恢復自主生活能力的案例,之後社區護理室珮綺督導分享嘉基社區醫療與護理團隊,串聯眾多醫院、診所、居家護理所、物理治療所和長照機構,推展「醫療到府」整合服務模式,最後由保康長照中心慧君主任分享推展住宿機構長輩復能的經驗。
楊老師提到2021年衛福部《高齡政策白皮書》指出四大目標,分別為自主、自立、永續和共融。前兩個目標是長輩個人層次,後兩個目標是在照顧機構、社區與社會層次,透過有效持續的經營模式,善用有限資源去達成目標。
衛福部高齡政策方向包括:1.支持高齡者獨立生活;2.擴充社區化服務系統;3強化健康生活及功能提升及維護。這些方向也是嘉基社區部門一直在努力的,楊老師建議我們運用策略管理的方法,一起思考機構的短中長期目標,了解有助於達成上述目標的最大優勢/機會,以及阻礙達成目標的最大弱點/威脅,然後據此去設計與執行能實踐目標的具體方案或計畫。
在「強化健康生活及功能提升及維護」的目標上,不能只靠急性醫療,亞急性照顧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提到由於目前亞急性照顧的不足,致許多中風、腦傷、跌倒骨折、呼吸功能缺損的病人由一家醫院「流浪」到另一家的情況。她認識的一位朋友因車禍造成重度腦傷失能,歷經不同縣市多家醫院住院後返家、由外籍照服員看護,過程中逐漸好轉,但仍須很多復健與長期照顧。
楊老師指出目前國內對於這些需要亞急性照顧的個案,我們現行的照護系統有三個主要缺口:1.健保沒有長期照顧給付;2.亞急性的復健需求很重,但也包含生活照顧;3.長照機構(或慢性病照護機構)缺乏復健能量。她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現行體制/服務體系,如何重新設計來「補破網」?
楊教授對嘉基社區部門在居家和住宿機構場域提供亞急性照顧,積極協助高齡個案/病人恢復功能,重獲自立的努力相當讚許,但是她也認為居家和機構場域有其限制和風險。她提到是否能建構專門的亞急性照顧場域,更有效率地幫助高齡個案恢復生活的自主/自立?我覺得對嘉基體系來說,這是一個很有啟發性的問題,但我們絕對有能力接受這樣的挑戰。保義院區就是一個有潛力發展亞急性照顧的場域。
楊教授在美國進修時曾在紐約的猶太人醫療及長照機構服務,在機構的經營與服務設計上有許多的實務經驗,是一位很少見能融合學理、理想與經營等面向整體考量的學者。她跟我分享社工專業不只是分析社會問題,而是在了解問題之後,能夠提出解決方案(solutions)。這是楊老師讓我最佩服的地方,她除了教學研究之餘,也有豐富的「協槓」生涯,擔任多家非營利組織的董事或顧問,甚至自己創辦過公司。
她強調雖然問題、限制和考驗很多,但是機會永遠都在。台灣社會和高齡者的觀念變化很快,過去不可行的,不久之後就變得可行了。以台灣的稅收水準來看,政府只能提供補充式的社福服務,還有很大的服務設計和發展空間與機會有待民間有心的團隊去開拓。
楊老師表示她也曾遇過許許多多的挫折,但是從事社會工作的人會愈挫愈勇,這些挫折都會成為寶貴的經歷與養分,繼續提升我們的能力與境界。
「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羅馬書5:2-5)
2022.08.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