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月22日劉內閣正式上任後,劉兆玄就對媒體講出他的用人與施政哲學,被媒體報導廣為報導(附在下面)。我看到這則報導之後當天就在該則網路新聞的原出處網路留言欄po上我的意見:
**************************************************************************
劉院長一向是我所敬重的一位技術官僚,但我覺得他這一席話似乎過於武斷(如果報導內容有忠實於他的想法的話),感覺是以政治立場在發表,而不是以其客觀技術觀點去看問題。每一個政黨執政本來就傾向任用能夠配合自己政策的人,用這個觀點就將不同政黨所任用的人歸為壞文官,不太能服人。以前國民黨執政期間都用自己的人又怎麼說?難道民進黨就要說國民黨的官員都是「壞文官」?當然我同意操守是慎選官員重要的判斷準則,但過去國民黨執政時也用了不少操守有問題、產生弊端的官員,當時劉院長也是擔任決策官員。不能說完全沒有責任吧!
此外,劉院長說民進黨執政這八年來用了一些「壞文官」,因此文官體系被破壞得很厲害,這也是相當武斷的評論。劉院長有必要說清楚「文官體系被破壞得很厲害」到底是如何定義的,如果是以前面兩個論點(用自己政黨的人以及操守問題)作為根據,那恐怕劉院長用一根手指在指控別人時,卻有四根手指對準自己。
還有,劉院長說技術官僚可以懂政治操作,政治人物不懂技術。這是否意味技術官員可以遊走於技術與政治之間,用其技術標籤掩蓋其政治操作,這是我最擔心的。劉院長這次一席話正顯示出這種以技術人身份掩飾其政治性動機評論的傾向與危險。反而一般政治人物雖然不懂加減乘除,可是人民都很清楚他們的政治立場,容易受到監督、規範與制衡。劉院長似乎對政治人物的素質很不以為然,流露出很濃厚的菁英主義。這是我另一個擔心之處,這樣的內閣會不會太過高傲,忘記自己是公僕的角色。我希望自己的顧慮是多餘的。
*************************************************************************
我的感想是:
如果管理一個機構與治理國家有相同的道理,那從劉內閣的施政表現以及最後以總辭下台來看,我覺得有幾點是可以學到的:
1.千萬不要將治理看成是一件簡單的事,不管對象是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小機構。莫非定律說: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
2.虛心、謙卑的態度是管理者必須持守的處世原則。
3.先檢視自己,少批評別人。
4.管理的成效,不是靠嘴巴講的,而是看真正用手做出來的有多少。
中時電子報
劉:壞文官 我一輩子不會用
更新日期:2008/05/22 04:33 江慧真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劉兆玄廿一日特別分析「技術官僚」和「政治人」的特質差異。他認為,劉內閣技術官僚的特質,並不會自外於官場政治文化;反而是政治人物若要學會技術官僚的專業,恐怕很困難,畢竟很多人「連加減乘除都不懂」。
承接扁政府的八年施政,劉兆玄坦言,他觀察到文官體系被摧毀的很嚴重,科層文化被破壞殆盡,很多的政務官因顏色而被提拔。「但這些被提拔的人中,很多是壞人,壞人怎能當大官,有些人甚至是我一輩子不可能錄用的。」未來劉內閣必須很快解決這些問題。
清除扁政府留下的人事包袱,是否會被外界解讀為秋後算帳?劉兆玄說,他曾經一再強調,上任後絕對不會清算鬥爭,但這些是解決現有問題,扁政府時代的窟窿如果不解決,「不需要太久,就會變成是我的窟窿。」
選舉政見到底能不能落實為政策?劉兆玄說,他和閣員接觸的第一時間,便要大家把馬蕭政見加上自己的專業理念和判斷,擬出短中長期的行動方案,對於不可行的要說出來,其他的就立刻去做。劉內閣當然要全力實現政見,「但那因為這是馬蕭對民眾的承諾,並不是聖旨。」
但他認為,在可行與不可行之間,不是那麼難解決,真正聰明的人會「化不可行為可行」,但這不是悶著頭硬搞,而是找出解決和處理的方案。屆時行得通的案子,其實和原始動念起心的案子,可能已有若干差異,但只要做得好、行得通,長官還是會認可,而化為政績。
劉內閣技術官僚的特質,是否能深刻體察民情避開僵化,抓個案為通案?劉兆玄自有一套深入的理論。他認為,政治人物要學會技術官僚的專業,恐怕很困難,畢竟很多人連加減乘除都不懂了,「但技術官僚若夠聰明,政治人物那一套,並不難學。」劉兆玄強調聰明的技術官僚要「化不可能為可能」。這個過程是需要思考的,要把不可行的,加上自己的概念步驟、技術專業調整過來,最後變成可行,屆時便會認為這樣政策,一開始就是可行的。
5 則留言:
如果心中有神,自然就會時時謙卑、虛心,知道要先盡到自己的責任,因為每個人都是領受神的gift,與神「同工」。
說到與神「同工」,有個保力達的廣告我很喜歡,裡面的台詞有一兩句是大概這樣講的:「ke-si若提上手,無人敢潦草,to親像是頭頂有神明teh看」
Hiankun,
我完全贊成您的意見。
謝謝您的分享!
講一個小故事。88水災後,劉兆玄到南部勘災,原本要利用晚上直接住災區(多是山區),與災民代表直接接觸。結果劉某人決定不住災區了,改住高雄國軍英雄館(他父親是中將退役,與軍方有淵源),那晚還發生去染頭髮的事。
劉某人不肯住災區,據媒體記者傳出的消息是,他無法與災民做有效的語言溝通,於是放棄當晚住災區。
我國最高行政長官,與居民無法言語溝通,這是怎麼一回事?據我的歷史知識告訴我,這是植民體制才會發生的事。
劉兆玄在外國留學過,可是他當年應該沒發生過在那個國家語言溝通有問題的怪事吧。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真是太悲哀了。
不過,我是覺得這不能怪個人,而是當時整個國民黨政權的殖民心態與施政(如禁止說"方言")所造成的結果。劉兆玄也應該是這個體制下的受害者。
同意。
專業官僚的心態本來就是菁英主義,台灣政經發展長期以來仰賴專業官僚,造成很多弊病,例如生態破壞。而且菁英主義與民主原則是相互違背的。不過菁英主義在現任統治集團身上表露無遺,劉院長的說法,不意外。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