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上帝會如何衡量我的人生?

有「創新思想大師」之譽的哈佛大學商學院企管理論教授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這兩年來以「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為題,在哈佛商學院畢業典禮、TEDxBoston發表發人省思的演講,並出版一本相同標題的書,引起極大的迴響。

在這篇演講中,克里斯汀生教授提出兩點非常與眾不同的想法。首先,他指出許多企業之所以走向沒落,是因為太過注重與追求短期的利潤。接著他提醒,人生失敗的原因也很類似,由於事業提供我們即時的成就感,以及最具體且直接的報酬,我們遂被這些立即可見的事業成就所驅使,忽略去經營信仰、夫妻、親子等需要長期努力才能看出成果的關係,長期下來,人生的問題便一一浮現。他從自己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同窗的身上印證到這點,畢業之後頭幾年,大多數同學都找到了理想的伴侶,擁有溫馨的家庭與可愛的子女。可是隨著時間過去,這些在事業上有成的同學婚姻大多以離婚或再婚收場、與子女疏離,過得非常不快樂,因為他們只投資在短期立即的事業成就,忘了用心去經營那些一時看不到成果,卻影響深遠的關係與事務。

第二個想法來自於他有一次與某個重要職位擦身而過,讓他開始思考到「別人會如何看待我的人生?我要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等問題。對此,他的體會是由於人們的智慧有限,我們習慣以加總數字的統計方式來了解所關心的事物以及衡量企業或個人的成就。在數字加總統計與比較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同層級的數據,遂出現階級的概念,因此我們的社會傾向用可以量化的財富與階級地位來代表企業與個人的成功。

然而,克里斯汀生教授說,上帝的智慧是無限的,祂不需要用這種數字加總的方式,以某個量化指標來評量我們一生的價值;在祂眼中,也不會用某種階級地位來肯定我們的成就。「當我們走完生命,到上帝面前,檢討我們的一生時,祂不會問我在事業爬得多高,或者我在世上存了多少錢。相反地,祂會問我,喔,克雷頓,我將你放在這樣的生活處境中,我們來討論一下那些因為你的幫助而變得更好的人,無論是你的家人、同事、或素昧平生只是剛好需要你幫助的人,因為你運用了我所給你的天賦去幫助他們。」換言之,上帝是用我所幫助過的每一個人來衡量我的人生。這位著名的企管顧問與教授所領悟的道理,其實就是耶穌在馬太福音2531-46節所描述的上帝審判萬民的根據。

20世紀最著名的一位經濟學家熊彼德由於才華出眾,在年輕時狂傲不已,曾說過他真正想為後人所記得的是「成為歐洲美女們的大情聖和歐洲最偉大的騎師,也許,另外再成為世界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吧!」到他年老、對人生有更深的體驗之後,當朋友問他現在還會跟人提起將來想被後人記得什麼嗎?他笑著說:「是的,這個問題對我來說仍然很重要。但是,答案卻與以前大不相同了。我希望被後人所記得的是,我曾是一名將許多優秀學生教育成一流經濟學家的老師。」接著他說:「你知道嗎,到了這個年紀,人們是不是記得我寫的書和理論已經變得不重要了。一個人如果不能使別人的生命有所不同,那麼他的一生也只能算是表現平平而已。」[1]五天後,熊彼德便與世長辭。他留下的這句話,我覺得比他的經濟學理論與著作更為真實、更能引起長久共鳴。

最近去看「悲慘世界」2012年電影版,其中所述說的是一個非常悲慘的故事,但同時也將信仰與人性的光輝表露無遺,讓人在黑暗中看到可貴的愛與盼望。最後尚萬強臨終那一幕讓我感觸最深,這位一生歷經各種不幸遭遇的男士,自從心靈被神父的愛心與寬恕所挽回之後,答應一位瀕死妓女會妥善養育她的女兒柯塞特,於是後半生便全心全力照顧與保護這個小女孩,視為己出並撫養她至成人,後來甚至冒極大的危險去救回女兒的心上人、受重傷的革命青年馬利。當女兒情有歸處並找到幸福的家庭後,尚萬強覺得義務已盡,選擇悄悄離開。在其臨終潦倒之際,馬利發現原來尚萬強是他的救命恩人,便與柯塞特趕緊回去陪伴父親的靈魂被天使接去。這種情操實在是無比偉大,更是上帝所喜悅的;這樣的人生不僅令人動容,也讓人仰慕。我覺得如果一生能夠忠實地完成一件上帝所託付的使命,好好去關懷、照顧一個人的生命,沒有甚麼比這更神聖、有價值的。



[1]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著,鄧嘉玲譯,《杜拉克看亞洲》,天下文化出版,1998年。


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2012年領袖高峰研習會分享

今年「全球領袖高峰會」的主題為「至高榮譽:領導人生」,講員都是在信仰與專業方面的一時之選,包括比爾‧海波斯(Bill Hybels)講「領導的殊榮」;康德黎莎‧萊絲(Condoleezza Rice) 講「至高榮譽:領導人生」;克雷‧葛羅雪(Craig Groeschel)講「最強的連結」;卡莉‧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講「勇敢抉擇」;普蘭妮塔‧提摩太(Pranitha Timothy)講「勇於出擊」;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講「選擇卓越」;約翰‧奧伯格(John Ortberg)講「一個影響超乎想像的領袖 」;威廉‧尤里(William L. Ury)講「讓對方說YES:衝突談判」;派翠克‧藍西歐尼(Patrick Lencioni)講「優勢:為什麼組織的健康勝過一切」等。每場信息都非常精采,激勵人心,並且點出具體的實踐方式。


2012年「全球領袖高峰會」以「至高榮譽:領導人生」為主題,主要用意是希望領導人體認到:能夠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其實是一份特別的榮幸(privilege),領導人比一般人更有機會去影響別人、提昇別人、造就別人。這份榮幸是上帝與機構所賦予的,背後其實是一份期許、看重與責任。領導人必須時時謹記,勉勵自己全力以赴,善盡職責。


約翰‧奧伯格牧師指出,人類歷史上具有最深遠影響力的領袖非耶穌莫屬,祂帶動了世界規模最巨大的社會運動(教會的興起),改變了我們對歷史的想法(公元以祂的出生為分界),調整了我們表達憐憫的方式(對弱勢者的扶持與醫療照護的濫觴);耶穌所引領的運動影響了教育,改革了藝術,改變了政治理論以及我們對人權尊嚴的想法,祂更獨一無二地教導我們要愛仇敵,改變了整個世界的價值觀。有太多令人敬佩的領導者都曾直接或間接受到耶穌的影響。這樣一位偉大領導者的影響力來源並非他擁有令人畏懼的權力或龐大的財富,而是祂的犧牲,願意從崇高的地位降至卑微的身分,用具體的言行帶領一群出身於販夫走卒的門徒,最後為愛眾人付出自己的生命,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樣的生命表現鼓舞了祂的門徒,進而奮不顧身去宣教而拓展到全世界,造成無以倫比的影響。耶穌是領導者最佳的典範,讓我們知道,卓越的領導者並非用權力去支配別人,而是用生命去幫助與指導別人,有崇高且明確的使命感,以非凡的勇氣去實踐並願意為此獻上自己的一切去達成。

在這次的領袖高峰會中,請到了三位傑出的女性領導人來分享她們的見證,在她們身上可以看到耶穌的影響。美國前國務卿萊絲女士(Condoleezza Rice) 是牧師的女兒,在基督信仰中成長,塑造她對正義的理想與對弱勢者的關懷。她在演講中提到,能夠有機會去活出領導的人生是上帝所賜至高的榮譽;領導者必須具備「無可救藥的樂觀」,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心存盼望,努力突破。他提醒領導者在遇到困難時,想想其他困難的時代,我們便會明瞭自己所處的絕非最壞的情況。另外她也強調,每一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有價值的個體。領導者必須尊重屬員,並學習與主管正面有效的相處,培養默契,但也要有勇氣向主管講真話。領導者不僅自己要、也要帶領團隊成員與自己特質、意見、才能不同的人共事,隨時體認到我們都在為共同完成相同的任務而努力,需要彼此聆聽、說明與探詢。惠普公司(HP)前執行長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在被董事會免職而離開惠普五年後再度受邀請到領袖高峰會中接受專訪,這五年來她經歷親人過世以及自己罹患乳癌之痛,但在這段期間也更有機會接近上帝,學習禱告與仰望,體認到每件事當中都有可讓我們學習的禮物;還有,衡量我們人生價值的不是生命的長短,而是愛與貢獻;領導者最重要的特質是3Cs--能力(competency)、整合(collaboration)與品格(character),領導者的核心品格是真誠、誠實與正直,一位好的領導者不應該也不會讓一時的職稱改變他的為人。來自印度的普蘭妮塔(Pranitha Timothy)女士是一位極不平凡的社工人員,她曾經歷叛逆歲月、罹患腦瘤而失去聲音,後來被上帝的愛召喚回來,投入兒童福利服務,以及奴隸援救的行動。雖然身為一位聲音撒啞的弱小女子,她冒著生命危險領導團隊對抗勢力龐大的人口販子與凶惡的雇主,從事超過50次的營救行動,並在法庭挺身作證,成功地幫助了數千計的奴隸回歸社會,過正常生活。在這些過程中她深刻地體認到,上帝是一位關顧弱勢者的主宰,就如同聖經以賽亞書42:3所說的:「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

領袖高峰會的創辦人、柳溪教會的主任牧師海波斯每年都會有一場主題演講,分享他在牧會工作中對領導的體會。在今年的演講中,他提到幾件重要的事。首先是他從聖經中耶穌所說撒種的比喻中了解到事工超過七成的失敗率是正常的事,因此他認為領導者要多做撒種的工作,才能保有一定的成果;領導者必須帶頭撒種,撒更多種子, 保持好奇心、勇敢和實驗精神,多做創新與突破,讓團隊不至於鬆懈,而能激發團隊的潛力。再來,他以自己未來幾年即將交出棒子的實例,談到機構接班的計畫。海波斯牧師認為柳溪教會的做法值得參考,他們的長執會對此很慎重,不會去迴避。在正式討論後,委派與海波斯牧師最深交的代表開始與他討論接班的議題。在不讓海波斯牧師感到壓力的情況下,以對他充分尊重、禮遇的方式,慢慢與他討論相關的步驟,擬定計畫,先是對內尋找接班人選,如果內部目前沒有適合的人選,則進行外部的甄選。確認人選後便是安排接班的執行與權責的妥善轉移,包括新領導人的訓練以及給予交棒者應有的表彰與禮遇。最後,他說到領導者的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必須妥善安排工作的優先順序。他介紹他所使用的6x6卡片的方式來幫助她擬訂工作的焦點,也就是經過深入思考與禱告之後,在一張卡片上寫下在未來六週,自己可能為機構帶來很大影響的六項重要事工構想。然後將所有的心力用來達成這六項事工目標。我覺得這個方法很簡單、也很實用,可以幫助領導者在忙碌中將自己的時間與心力聚焦在對機構最重要的事情上面。

領袖高峰會連續三年都請來《基業長青》、《從優秀到卓越》、《巨人為什麼倒下?》等暢銷書的作者Jim Collins做專題演講,今年他的題目是「選擇卓越」(Great by Choice),意思是說一個人、團隊或機構之所以成為卓越,是靠自己正確、勇敢的抉擇所累積而成的。環境與運氣不是機構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在最不好的環境與時代中,同時都有卓越與失敗的機構,關鍵在於機構如何妥善因應環境、善用運氣、迎接挑戰與掌握機會,有勇氣做出該有的抉擇。他用三項重要的關鍵性抉擇來貫穿這場演講—也就是卓越的團隊與機構必須具備(1)狂熱的紀律、(2)實證的創意、(3)建設性的疑慮。狂熱的紀律是指無論環境如何,機構需要長期堅持執行一些重要的原則與行動,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長久下來,堅持的實踐者便能顯出不同,平庸者無法持之以恆。機構不要在時機好的時候過度擴展,在時機不佳時卻停滯不前。領導者應該帶領機構持續為之,持之以恆。實證的創意是指創意與務實需要兼顧,不應偏廢;創意的執行必須力求務實與紀律,但勿過度務實而摧毀創意,而是讓務實與紀律為創意加分。他提到機構應鼓勵創意,挪開阻礙創意的石頭;當有一份創意時,可以先從局部進行先驅實驗,可行後再逐步推廣。有建設性的疑慮是指未雨綢繆,考慮各種可能會出現問題的地方,先做好準備。逆境不是我們所能夠控制的,但逆境來臨前做好準備,能讓我們更加堅強去克服艱難的環境。

藍西歐尼(Patrick Lencioni)在「優勢:為什麼組織的健康勝過一切」這篇演講中提到領導者必須時時注意到所帶領的組織是否明智(smart)與健康(healthy)。衡量機構是否明智包括檢視是否具備有效的策略、足夠的市場、忠誠的消費者、健全的財務和優勢的技術等等,這些多半可以具體衡量,而且大部分的領導者都會相當重視這些層面,並投入許多的努力與資源。相對來說,領導者比較容易忽略機構的健康,因為衡量機構的健康與否是比較無形的,不是那麼明確與容易,機構的健康決定於避免辦公室政治、降低任務與組織的模糊度、高昂的士氣、生產力,以及低度的員工流動率。他強調組織的健康是組織最關鍵的優勢所在。要建造一個健康的組織,並維繫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隊,領導者必須讓組織有明確的理念,藍西歐尼認為有六個問題是領導者在強化組織健康時必須思考的問題:

1.我們為何存在?這是組織的核心問題--組織存在的原因有時和他們所做的事情無關,而是和他們為何去做那件事有關。
2.我們該怎麼做?此即組織的核心價值--能突顯組織獨特性的行為。「核心價值就是,你願意為之付出代價,即使它讓你不太方便或失去某些東西。」
3.我們到底做了些什麼?一句話簡單扼要的話,但清楚描繪出組織的特質。
4.如何才能成功?利用「策略之錨」來過濾組織的每個決定。
5.對組織而言,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要幫助組織聚焦,就要先設定一個能在短期內執行的單一優先事項。
6.誰該做什麼?組織的分工要明確。

參加今年的領袖高峰會之後,除了學習到幾個具體實用的領導原則與方法之外,也帶給我兩個較深的啟發。首先,領導者的身份並不比別人高貴,而是多一份責任。領導的任務是上帝所交付的使命、責任與殊榮,自己必須對上帝負責,也對機構負責,而不可藉領導的機會謀求自己的好處,而是善用這份職責來造就同工、提升同工,幫助他們實踐生命的價值與達成機構的使命。

領導角色並非永遠的,即使萊絲(Condoleezza Rice)成為美國第一位黑人女性國務卿,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擔任科技產業界的龍頭CEO,海波斯牧師建立成功的柳溪教會宣教版圖,他們都有步下領導角色的時候,。重要的是,在擔任領導的職務時,挑起責任,在步下階梯時,好好傳承,做好職務的移轉。做人是一輩子不變的身分,也是上帝對我們一致的要求,把持自己的原則、價值觀與使命感,不要換了位置,換了腦袋。相信用這樣的態度,在擔任領導者時,比較能夠留下良好、長久的典範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