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古倫神父談防止身心耗竭(burnout)

首先,古倫神父指出burnout與「疲憊」不能畫上等號。Burnout會帶給個人身心很大的傷害,疲憊則有其正面的功能,比如提醒我們身體上的負荷,而幫助我們節制或進行適度調整生活節奏。有時,經過一天的辛勞完成工作,雖然身體感到疲憊,但是精神上卻是愉悅、享受的。真正讓我們burnout的原因,通常不是因為工作過多所帶來的疲憊,而是有其他更根本性的因素,用一句話來綜括,就是支持我們工作的力量來自於污濁的管道,當我們持守以下幾個錯誤的工作動機或原則時,很可能造成我們的burnout

1.完美主義
抱持完美主義的人對工作會過度要求,想監控一切,無法容忍自己與別人的犯錯、缺點或軟弱。這種對自己與別人過高的期待經常帶來失望、挫折、憤怒,長久下來,對身心的殺傷力很大。

2.不當的壓力
現代人違反自然的快速生活節奏為我們帶來很大的壓力,如果不斷用違反自己的身心節奏與本性去工作,就會容易覺得疲倦,導致慢性疲勞。

3.想證明自己的能力
許多人賣力工作的出發點,是想一味凸顯自己的學識、能力,追求自己的地位與權力,而不是去達成上帝為自己所造的形象與目的。這種心態可能帶來短暫的滿足,但是長久下來會引發強烈的空虛與失落感。

4.錯誤的心靈圖像
比如不要看到或遇到任何衝突,因而想盡辦法去符合所有人的期待,使得自己必須消耗掉巨大的身心能源,因為要用過多的精力用來維持自己建立的表象。若要滿足所有人的期待,免不了會引起自己內心的互相衝突,造成心靈撕裂。我們要會處理衝突,不是只想避免衝突,應依照自己的性格與模式去工作或帶領機構。

5.忽略身體上疲憊的警示
身體的疲憊經常會透露重要的訊息給我們。比如在與人談話或開會時如果覺得精神不濟,那可能就在告訴我們未討論到問題的核心,提醒我們回到真正問題的焦點。有時我們的疲憊是來自不合理的主管、難搞的同工或機構未照所宣稱的價值行事。個人與機構都不應忽略這些警訊,須好好地面對與檢討這些疲憊背後的原因。

6.職場不公平的制度
工作場所中不公平或違反人性的制度也會殘害同仁的身心。每一個機構的領導者必須設法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與合理的工作條件與制度,才能預防同工的burnout

接著,古倫神父提到防止burnout的幾個建議:

1.找到正確的內心圖像
回想小時候有沒有讓我們連做幾小時都樂此不疲,甚至越做越起勁的事情,從這裡去了解最符合自己本性的工作價值與動機,並去尋找自己的工作與此價值或動機之間的關聯性。這也就是去調和工作與自己的心靈圖像,透過聆聽內心的聲音,調整自己的心態,找到工作的意義。如果還是無法從目前的工作找到其中的連結,則可以嘗試轉換其他的工作。

2.享受正面的疲憊
不好的疲憊讓我們感覺什麼都不行、都不對,無法活在當下,只有不斷的抱怨。相反地,正面的疲憊可以是最深層遇見神的管道。疲憊是一種邀請,讓身心完全得到休憩,享受什麼都可以不用做,單純在上帝面前的放鬆。

3.瞭解自己的限制
身體病痛不舒服時,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事,讓自己得到足夠的休養。當自己提不起勁,沒有工作動力,或當心裡很苦悶的時候,可能就是我內心的極限,應該給自己坦誠說「不」的自由與機會。我們應該知道,不要以自己的成就來定義自己,而是先用本身的存在肯定自己。有時候,適度調整工作或生活節奏也是讓我們不至於走到極限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給予越多的人必須從外補充越多,若補充不足,則可能burnout。我們需要獲取足夠的力量,而最佳且最源源不絕的力量泉源,便是從上帝而來的。

對古倫神父講座的回應

古倫神父這四場演講所帶來的信息,對現代的職場、領導者與工作者非常重要。從組織的角度來看,秉持符合人性與上帝旨意的價值觀,以此做為所有領導與管理作為的出發點,才能帶給機構與其中的成員真正的力量與意義。機構若能營造以公義、勇敢、節制、明智、信任、盼望與愛心為中心的文化與工作環境/制度,就能夠培養出有良好品格與特質的領導者,並給予其成員決策的勇氣與創意,使他們盡情發揮,充滿活力並享受工作帶來的意義與價值。

在領導者的特質方面,我認為古倫神父所提到的幾點可以歸納為「敬畏上帝、忠於自己、關愛同仁、成為祝福」。一個好的領導者,必須敬天愛人,持守良善的信念與原則,而非見風轉舵、人云亦云。而領導工作的出發點,絕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與權力,而是為了造福機構與別人。這樣的領導者,自然不會驕傲放縱,相反地,他會知道謙卑,將成果歸給上帝與同仁,並且不斷地學習與服事。

在討論做決定的議題時,古倫神父提醒我們「聆聽內心的聲音以及信賴上帝」的功課。本於自己的知識與良知做必要的決定,然後學習交託,讓上帝來帶領與成就;千萬不要想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或想讓所有人滿意的意念。我自己在面對重要的決定或抉擇時,通常會先思考並擬出一個嘗試或努力方向,向上帝禱告說:「主啊,如果這是符合您的心意,求您就讓我能夠。」然後盡力去做,如果這是對的,我相信上帝會開路;如果該抉擇是不對的,上帝便會將門關上,並為我開另一扇門。

在防止身心耗竭(burnout)的主題上,古倫神父直指問題的核心,道出現代人burnout的根源。這一年來台灣醫界與衛生主管機關也在探討醫護人員burnout的問題並尋求對策,但是我覺得大多只看到問題的表象,因此提出的對策(比如訂定更高的護病人力比、提高薪資條件、規範工作時數等)也多是治標,不是治本。其實我覺得衛生主管機關在面對這些問題的心態與做法只想透過增加規定,一再對醫療院所提高要求,使得醫療院所的人員窮於應付,徒增許多書面作業,臨床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感卻愈來愈失落,是造成醫護人員burnout的一個主因。另外,社會上逐漸高漲的醫療消費意識,導致對醫療無止境的要求、醫病信任感的流失、醫療逐漸淪為商業交易,都會加速醫護人員的burnout。當然,有些醫療工作者對自己存有不合理的工作或專業圖像,不能誠實面對及處理自己的疲憊,也是問題的根源。古倫神父對此所提到的忠告,給我們更開闊的思考方向,非常值得醫療機構與工作者反省與調整。

最後,藉此機會介紹兩本由南與北出版社翻譯的古倫神父著作《價值領導、勇敢決策:領導的素質決定企業的生命力與決策力》以及《領導就是喚醒生命:靈性化的生命力領導》,提供給希望進一步思索這四個主題的朋友。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古倫神父談決定的勇氣

古倫神父提出幾個阻礙我們,讓我們不敢做決定的因素,包括完美主義、不想放棄任何可能性、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以及害怕做出決定後會被孤立。

1.完美主義。完美主義者希望每一個決定都是正確無誤的,但是事實是,並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決定。我們不可能預知決定的結果,即使我們在做決定那一剎那的考量是對的,結果也不一定如我們所預期的。抱持完美主義一定會阻礙我們做決定。

2.想保留所有的可能性,不想關上任何一扇門,或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選項。勇敢決定的態度應該是既然做出決定,就泰然地去接納它,對於其他的選項,頂多以抱憾來處理,知道自己無法選擇每一項,必須有所取捨,而不是決定後還一直想要改變為其他的選項。

3.恐懼,害怕做錯誤決定。這是出於擔心別人責備我的決定所帶來的結果。現在德國以及許多國家的醫療糾紛訴訟讓醫師不敢行醫或進行診斷,這是非常不幸的事。今天我們的社會好像認為健康與生命是可以百分之百靠人的力量得到的,因此無法容忍任何醫療的不確定性,形成這種的集體恐懼感。事實上恐懼無法讓我們獲得生命,也無法帶來更多的安全。

4.害怕被孤立。做決定的恐懼感有時來自害怕做出某種決定而被排擠或孤立,這會導致自己以為別人都明白該做怎樣的決定,因此不敢做出不一樣的決定。長期下來,會失去作決定的自信心。古倫神父說,做決定的人要有自信心,知道即使別人不認同我的決定,我還是要忠於自己的判斷與良知。

至於有哪些方法或態度可以幫助我們做決定,古倫神父提到以下幾點:

1做決策的天賦與特質。這與個人的父親經驗良好與否有關,有良好父親經驗的人較容易具備自信心與篤定感,有助於果斷的做決定。

2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不要一直想別人的看法。有時候我們應該從理智回到內心,或者睡一覺,看看夢境要告訴我們甚麼。

3不要害怕決策失敗,將個人的價值與決策正確與否加以分開。

4信任自己的直覺,德文有句話說「用肚子的思考與感覺來做決定」,特別是當必須立即或在有很大的壓力下須做出決定的時候。

5禱告,將所有的考慮帶到神的面前,看看心裡跑出做決定的感覺,如果有一個方案帶給自己平安、自由、愛、喜樂、或熱情,那就是一個好的徵兆,讓我們採取心中的方案。就像聽到耶穌對那位癱瘓者所說的:「帶著你的褥子走吧!」(約翰福音)禱告也可以讓我們回到內心沈靜的空間,尋找創意的想法,開啟新的局面。

接著古倫神父介紹幾個有助於決定的練習:

1.有關於重大決定:

第一個方法是去想像,當我決定採取某個選項之後,十年後會怎樣,心中浮現怎樣的感覺。然後一一去比較每一個選項在心中所出現的感覺,哪一個會給自己最多的平安、喜樂與愛,那應該就是答案。第二種方法是透過內心的體會,先擇定一種選項,假設自己決定做某件事情,任何時刻與地點,都用此決定去生活,用兩天的時間去記錄自己的心情。再來用兩天的時間去體會如果自己不做該件事,看看哪一個決定可以帶來最多的自由、平安與力量。第三種方法是尋找內心的圖像,請求上帝賜給自己一個可以做決定的夢境或心中的圖像,據此來做重大的決定。

2.有關工作上的決定:

在職場上,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做決定是必要的,讓我們在做決定前有較充分的時間思考或省察內心的感受。如果必須做立即的決定,則可以試著憑藉自己的直覺。當然我們也要知道,決定的成就與否,取決於周全的客觀條件與神的祝福。決定的結果不完全由所選擇的方案所定,很大程度也是取決於神的祝福。因此當我們做出決定後,應該尋求神的祝福,並感謝祂的祝福。但是神的祝福不只有在成功的決定上面,如果我們能從錯誤的決策中謙卑自己,反省再出發,也是可以經歷到上帝的祝福。

3.有關團體的決策:

在做團體決策時,我們應該聆聽群體、自己以及上帝的聲音,不應該躲在群體或企業顧問背後做決定,而沒有好好一起坐下來討論問題。團體決策應該開誠佈公,讓成員參與決策。對於重大的議題,需要先讓大家一起針對問題的各種可能性進行充分討論,然後給每一位成員一段時間思考、研讀資料與尋求上帝的心意,再集合大家共同做出決定。團體決策最理想的情況是當每一個人都願意對集體的決定負責任,就好像他自己單獨在做決定與負責一樣。

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古倫神父談領導者的特質

古倫神父提到,一個好的領導者首先必須能夠領導自己。領導者要學習去品嚐自己的生命滋味,呈現和諧的狀態,讓別人從他/她身上得到祝福。在「聖本篤會規」中,提到理家神父(修道院中主要的行政主管)需要具備以下幾種重要的領導者特質:

一、不能夠傷害別人

領導者如果自己有生命的傷口,必須先尋求醫治,因為自己的生命傷口未得到醫治的人,不是傷害自己,就是傷害別人。這種領導者會透過傷害別人來展現權力,或者直接說出讓別人痛苦的事情,去展現權威感。有時候他們也會製造一種受傷害的情況,造成別人的痛苦。

二、不輕易激動

有些領導者為了求功,不顧一切追求所謂「改造」,卻造成團隊的不安或對立。其實改變現狀不是要引起紛亂,而是鎮靜、有智慧的去推動。領導者有必要好好自省,追求大幅改變是要展現自己的企圖心,還是為了組織與其中的人員的利益。如果領導者只要展現自己的野心,爭取自己的利益,這些改革在他離開後還是回歸原狀。

三、謙卑

拉丁文謙卑的意思是雙腳穩穩地站在地上,擁有內在的自由,不怕別人看到真正的自己(的軟弱),也不會去壓制別人。

四、像父親一樣地疼愛弟兄

子女或同工之所以敢於任事、承擔重責,勇敢接受挑戰,是因為背後有支持的人。這種特質很大程度來自於成長過程中父愛的經驗。有些人缺乏安全感,容易固守某種意識型態而不自知,其實是缺乏良好的父親經驗。信任別人也是來自於這種經驗,如果你遇到不容易信任別人的人,你可以試著去瞭解對方是否缺乏正面的父親經驗。一個好的領導者應該去提供足夠的支持給同工,正向營造他們的安全感、勇氣、責任感與信任感。

五、敬畏上帝的心

一個敬畏上帝的人,行事為人會以上帝為依歸,不是看人的臉色見風轉舵,更不會去逢迎拍馬。具有這種特質的人不會對人產生恐懼感,而能夠堅持其信念。

六、不能製造不信任感

一個組織中缺乏信任感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浪費很多的精力,破壞團隊的運作。如果領導者對屬員缺乏信任感,就必須製造很多的記錄與報告,進行很多的監督與文書作業,導致大量的心力與時間不是用在真正的價值上面,而且會打擊員工的工作士氣與意願。

七、愛兄弟,憎恨錯誤

這是指「對事不對人」的原則。領導者對於人的犯錯,需要分兩個面向去看待,對於錯誤本身,應該要去正視、處理、指正、檢討,不可姑息,但是對於犯錯的人,則不可失去愛心與希望,仍然要給予包容與機會,鼓勵他改正。

八、慈悲/仁慈

希伯來文仁慈這個字與母親的懷抱有關。母親是不會去惡意批判自己的子女。同樣的,好的領導者不用批判的態度去面對員工;好醫師也不會以批判的口語去與病人互動,或者去怪罪病人的生病是他咎由自取的。

每人內心都有受傷的小孩要去照顧,包括被拋棄的孩子、被忽略的孩子、被要求過高的孩子、無助的小孩。領導者也是父親與母親,去擁抱自己內心受傷的小孩,以及同工內心受傷的小孩,幫助自己與別人走出被拋棄被忽略被不當要求無助的傷痛。好的醫師也會去意識到病人可能有這些問題,而不是針對他們外在的行為去做無情的批判。

現代社會越來越不仁慈,人們常常把自己的犯錯投射到犯錯的人,嚴厲對待別人。其實我們應該是從犯錯的人身上看到自己也會犯同樣的的錯誤,像耶穌對待那位犯姦淫時被抓受到公審的婦人一樣,耶穌對那些審判她的眾人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罪,誰就先拿石頭打她。」領導者應該要致力塑造仁慈的氛圍,對外影響社會仁慈的行為並做出貢獻。

九、同情心

領導者要對受傷者、同事真誠地表達同情心。

古倫神父也坦承,以上這些領導者的特質對他是很大的挑戰,距離那樣的境界還很遠。不過他鼓勵自己與大家說,做不到不須氣餒,而是繼續充滿力量與盼望去努力,不須一直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朝上帝創造我們的形象,深刻去經驗內心神聖空間,裡面的我是真實、整全、被醫治的,從心得到真正的力量。

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

古倫神父談價值領導


德國著名的作家、講員、心靈輔導師、修道院神父與經濟管理人古倫神父(Anselm Grün)上周受南與北出版社的邀請來到台灣,為其新書《金錢與良心》舉行發表會。這趟的台灣行程,南與北出版社分別與門諾醫院和羅東聖母醫院在花蓮與宜蘭舉辦古倫神父的特別講座。在門諾醫院的講座中,古倫神父談到「價值領導」、「領導者的特質」、「勇敢決策」以及「防止心靈耗竭(burnout)」。我覺得這幾個議題非常切中現代企業、機構與領導者的需要,古倫神父跳脫一般的管理技巧,直接從心靈的層面去探討這些主題,幫助領導者從自己內心深處去反思、建立、實踐領導價值體系,以及照顧自己與同事的心靈。以下我將自己的摘記分四篇整理出來,最後再做一點回應與分享。
價值領導

企業須先重視價值,才能創造價值,並充滿價值。拉丁文裡,價值這個字的一個含意就是力量的來源,價值可以為我們以及整個機構帶來無比的力量。價值也有健康的意涵,一個具有正確價值觀的機構也會是一個健康的組織。企業的價值觀應該建立在尊重個人與生命的基礎上,沒有人願意長期在一家不尊重人的機構中工作,這樣的機構便喪失價值。以下從柏拉圖提到的四種美德以及基督教的三個價值觀來討論合宜的領導價值觀。

一、柏拉圖的價值觀:正義、勇敢、節制、明智

1.正義

正義有幾個含意,包括:合宜地對待自己的身心靈、實踐社會正義與公平、合宜地對待自己與別人的價值。職場上正義價值的具體表現,包括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領導者開誠布公,不要偏私,讓人有諂媚的機會與陷阱。這些做法都會消耗機構與員工大量的精力,帶來非常負面、傷害的結果。

2.勇敢

勇敢有幾個含意,包括:願意堅持自己的信念與價值觀、為別人伸張正義、承擔責任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接受自己生命的挑戰並為生命與目標奮鬥。

3.節制

節制是美德之母,也就是找到適當的尺度來對待自我、他人與自然。在對待自我方面,我們不能要求自己不能犯任何的錯誤,堅守完美主義是違反節制的原則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適度面對自己的黑暗面,克服自己心靈中的軟弱,從聖靈汲取力量加以超越。此外,我們也應設定正確的時間尺度,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節奏。在對待他人方面,不要對同事苛求無度,也要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古倫神父建議可以透過簡單的儀式創造自己的神聖空間,唯有神聖的事務才有醫療效果。儀式可以打開一扇門,關上另一扇門,回家時關上工作的門,打開家庭的門;進入職場時則關上家庭的門,打開工作的門。在這方面,醫院的主管特別需要分辨的能力,去了解員工、病人的真正需要是什麼,以做為我們努力的目標。在對待自然方面,企業或機構應該要掌握適度的成長尺度,不能一昧追求無止境的成長,過度消耗自然資源,導致環境的破壞。節制對防止工作者的心靈耗竭很有幫助。

4.明智

明智的主要意思是清楚地做決定,這是一種去察覺甚麼是可行,在某種情況有智慧採取適當做法的能力。我們必須知道,世上並沒有完美的決定,只有明智的決定,就是往前看,做出長遠的決定。

二、基督宗教的價值觀:信、望、愛

1.

信心可以帶來自由,解除內心負擔。對上帝的信心讓我知道自己所的做是否有成果,不只是靠我自己,更取決於上帝的祝福。當我們努力過之後,就應該完全交託給上帝,相信上帝會帶領與成就。此外,我們也相信人們(弟兄姐妹)有追求良善的本質,在同工與病人身上看到其本質,加以引導,去成就事情,帶來祝福。信也就是信任感,信任感本身有奇妙的醫治效果,研究顯示手術的結果好壞很大的程度取決於醫病信任關係。主管對同工的信任感也可以激發工作力量,減少監督所消耗的精力。信任的關係必須透過溫暖的語言來建造,以形塑家的氣氛,讓人打開自己,強化彼此成員之間正向的連結,激發力量。有些宗教機構雖然強調愛與慈悲,事實上卻是用輕視、評斷、冷漠的語言在談論。機構的領導者必須隨時注意與省思自己的機構是用甚麼樣的語言在建造他們的大家庭。

2.希望

希望與期望不一樣,期望會落空,希望不會。當我們期望某個工作能夠成功或對某位員工抱持某種期待時,我們可能會失望。但是真正的希望是不會使人失望的。我們可以對一位表現不夠好的同工仍然抱持希望,對他說:「在你身上一定可以帶來祝福,雖然現在還看不到。」父母親的力量來自於對子女永不消減的盼望,同樣地,抱持希望的主管也能激發出員工的生命與力量。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充滿希望的地方,希望所在之處,才會形成正面的事物。建築師必須對其所設計的建築懷抱希望,這棟建築才能帶來祝福;家人必須對家庭投入希望,這個家才有溫暖;醫院領導者必須對員工與病人持守希望,這家醫院才能醫治與安撫病痛的人。好領導者必須為員工帶來希望,好醫院也必須為病人帶來希望。

3.

愛是基督教最高的價值,是一種力量的來源。同樣做一件事,若懷著善意、正向的態度,結果通常會是好的;相反地,若抱著氣憤、不甘的心情去做,結果經常是負面的。在機構中,大家若參與會議的態度是開放、合作的話,可以得到更新的泉源,若與會者僅是發牢騷或彼此攻擊,那一定是徒勞無功。是否為從愛出發將決定我們所舉行的會議是給予力量或剝奪力量的開會。一個具有愛的價值觀的領導者心中會有一種工作的圖像,即是隨時去祝福我的工作中的一切,將上帝的祝福帶給每一個共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