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手機電磁波與醫療安全

手機在已開發國家中,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的一項工具。我來美國後並沒有使用手機,但多次觀察周圍的人,發現正在路上走或搭公車的人,很高的比例都是拿著手機在講話,這情況感覺上比我在台灣所看到的還要頻繁及普遍。最近我在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網站上看到幾篇有關行動電話的報導,跟我們或多或少有一些關係,或許大家也會感興趣,因此摘錄作一些分享。

首先是最近一篇報導,提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重症醫療中心的醫師研究手機的電磁波對醫療儀器的干擾情形,發現干擾的可能性確實存在,嚴重的話甚至可以導致醫療儀器的啟動或關閉。他們也發現第二、三代的手機電磁波干擾情況越來越嚴重,因為愈新一代手機的訊號傳遞能力更大、功率也跟著更高,電磁波也就更強。還有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手機收訊地點若距離基地台越遠,其通話時手機所發出的電磁波就越強,以便其電波足夠大到可以與基地台通訊。因此她們建議醫院考慮在院區附近設基地台,以降低個別手機通話時所產生的電磁波所造成的可能影響。此外,他們也提出「一公尺」的原則,即在距離精密或攸關生命的醫療儀器一公尺範圍內不要使用行動電話。

不過,美國著名的Mayo Clinic的專家根據他們所做過的研究及測試,發現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Mayo Clinic最近甚至還想放寬目前院內的手機使用規定。他們指出差別可能出於歐洲手機所用的功率要比美國的手機率多出兩到三倍。

不知道在台灣是否有已有做過類似的測試或研究?雖然目前歐美的研究結論並不一致,但是隨著科技的進展,這確實是一個潛在且值得繼續注意的病人安全問題。此外,手機製造產業及醫療儀器商也應該將這個問題考慮在新產品或儀器的設計及生產過程中,以確保未來新的手機所產生的電磁波不會對醫療儀器造成不良影響,以及新醫療儀器有具備抗電磁波的防護功能。行動電話對醫療儀器的干擾的報導文章請參考下面的網頁:
http://www.time.com/time/health/article/0,8599,1659417,00.html

手機裡的個人秘密

上個月Time Magazine有一篇報導相當有趣,也讓我感到訝異,談到在每人所使用的手機中,儲存了許多可以揭露個人「深層秘密」的資訊,甚至連使用者本人都不知道的資料,使得目前犯罪辦案及偵查的專家對這些資訊越來越重視。通常我們所知道的是通聯紀錄,其實這是手機系統業者所提供的資訊,而且只是從手機的使用中可以獲得的資訊的一部分。這篇報導說其實現在專家正朝向從手機本身的硬體中去找資訊,利用特別的解碼技術及程式,可以將記錄在個別手機中的大量資料釋放及整理出來,成為有意義的資訊,以瞭解該手機使用者的生活習慣、活動範圍等,即使他沒有撥打電話(沒有通聯記錄)也沒關係。

當然這方面的研究發展正在萌芽,目前專家還寥寥可數,而且每家手機業者,甚至不同的機種所用的硬體規格不一樣,目前專家並沒有一套可以適用各種手機機種的資訊技術,必須一個一個去解碼及擷取,因此這些等待偵查的大量案件,出現大排長龍的狀況。雖然這樣的科技發展能夠用來幫助辦案打擊犯罪是好事,但是也有人擔心未來個人隱私會更加不保,會不會未來有一天,駭客可以使用這些技術,偷偷入侵我們的手機,擷取個人的資訊?最近一個實例是蘋果電腦(Apple)的熱門新產品iPhone硬體密碼被一位17歲的青少年破解,讓他也可以使用AT&T以外的系統,就表示這樣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這篇有趣也讓人憂心的報導可以參考下面的網頁。
http://www.time.com/time/health/article/0,8599,1653267,00.html

睡眠研究的新發現

最近Time Magazine有一篇文章在報導最近幾個與睡眠有關的研究發現。其中一個研究2.5-6歲的學前兒童,發現睡得少的兒童比較容易有學習及認知障礙的問題;不過有學者對此結果質疑,指出也許是有睡眠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引起。另外一份研究發現睡眠品質不良的成年人普遍存有工作過量的現象,並算出若睡眠比別人少一小時的人大概平均會比別人多工作半小時,不過這份研究的因果關係還不是很確定。

第三份研究則是發現青少年晚上手機使用過度,較容易造成疲倦。應該是說研究發現,對照於不會經常感覺疲倦的青少年,表示容易感覺疲倦的青少年在就寢後或半夜仍在用手機講話的情況明顯較為普遍。其實我覺得這蠻容易理解的,並不是甚麼新發現,因為半夜使用手機一定會壓縮到睡眠的時間,當然容易感覺疲倦,手機只是扮演一個工具,而不是真正引起疲倦的原因。只是可能青少年在半夜比較不會去撥打家用電話(怕響聲吵醒家長),有手機之後,這種深夜還在通話的情況會比較容易發生。這倒是可以給在考慮要不要給家中青少年子女申請手機的父母做參考的。這篇與睡眠相關的報導可以參考以下網頁。
http://www.time.com/time/health/article/0,8599,1658166,00.html

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

校園安全措施

國際學生的新生訓練另一個重點,是請校內各單位來介紹學校與學生有關的服務,以及新生必須辦理的重要事項,像是要怎樣申辦學生證、申請及登入電腦系統的帳號及密碼、圖書館的服務、心理諮商輔導管道、尋找及申請校內及校外住宿、校園安全及校警服務、甚至也請調查局的人員來跟我們說明如果有檢調人員來問我們事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等等。

我相信這些內容一部分應該跟今年四月發生在維吉尼亞科技大學的校園槍殺事件有關,因為這個事件,美國大學校園安全高度受到重視,各校都想辦法強化危機預防及處理的機制。在VCU這邊,由於校舍散在Richmond的市中心,為確保師生及職員的安全,校警原本就有在下午5:00到早上8:00之間,提供隨傳隨到的護送服務,並在校區設置將近300個緊急報告電話筒,供學生及教職員使用。最近學校則在校園附近加裝超過300個「恐慌按鈕」(Panic Buttons),只要有狀況,按鈕被觸動後,校警馬上會趕到現場處理;此外這個禮拜學校也增設緊急狀況文字訊息發送服務,鼓勵學生上網登錄並加入這個系統,若有緊急事件,學校可以立即將警訊發送到學生的手機。此外,校警室也發給我們一本校園安全年報,詳載校警的服務,並將去年校區及附近市區的犯罪案件統計與發生地點列出,讓學生知道,加強危機意識,以便平時多注意。

我覺得這些都是相當必要的措施,畢竟預防犯罪與危機處理最後必須落實到個人的層次,每個人都需要相關的危機意識及處理的能力。從這邊也可以看到VCU校方在校園安全的用心及系統性規劃與執行,令人相當佩服,只是所花的成本及人力也相當龐大,讓我懷念起在台灣晚上仍然可以自由自在地到處活動的可貴,不過不管怎樣,危機意識是不可以沒有的。

美國國土安全及留學生管理

我來VCU之後共參加過兩次新生訓練,一次是國際學生的新生訓練,另外一次是研究所舉辦的新生訓練。在VCU,國際學生的新生訓練是每一位外國學生一定要參加的,其內容有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說明與留學簽證及居留有關的規定。

就我的經驗,美國自從911事件後,對外國留學生的管理比以前嚴謹許多。過去曾有國際人士以留學名義取得簽證並入境美國,卻未到學校就學,成為非法移民管理上的漏洞。還有現在美國安全單位為了防範留學生與境外恐怖組織可能的往來,對留學生的出入境也都嚴加管控,比如留學生就學期間若要離開美國,一定要事前向學校的國際中心報備,並在入學文件I-20上有校方代表的簽章,出關後才能夠再獲准入境。此外,美國現在對留學生的工作機會也多加限制,只能在校內工作,若要到校外工作,則必須經過特別申請報准才可以,否則一查到會馬上被遣送出境。

另外還有一項跟過去明顯不同的做法,就是以前只要是留學生一到美國,不管有沒有工作,都可以申請社會安全號碼(Social Security Number,SSN),現在則只發給有在工作的學生。在美國,社會安全號碼原本是工作人士的社會保險號碼,用於報繳安全稅(勞保費),退休後就憑此號碼享有Medicare以及相關的社會保險給付。由於SSN是由聯邦政府核發,每個人的號碼不會重複,因此逐漸成為美國認定每個人的身分最主要的辨別方式,用途就像是台灣的身分證字號,許多重要事情的申辦都要填報社會安全號碼,如銀行開戶、向政府機關申辦事項大多要填SSN,因此沒有SSN要在美國生活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現在為了杜絕別有用心的國際人士利用過去這些留學生管理上漏洞在美國長久居住、而有能力從事不法行為的情況再度發生,所以美國國土安全局便透過各校的國際中心加強對留學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