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挑選組織/團隊成員

組織和團隊最大的力量來自於能夠集合一人以上的智慧、經驗與能力,超過單一個人所能達成的成果。但是組織和團隊最大的挑戰也同樣來自於將不同的兩人或多人整合在一起。

在《職場生涯CPR:打造健康職場生涯的25張聖經處方箋》這本書的第四章〈團隊合作〉主題中,古倫神父與吳信如老師用五篇文章,聚焦於討論如何組成團隊以及讓不同個性、能力、背景的成員一起共事和融入團隊。

首先,團隊人數不一樣愈多愈好,愈多人的團隊,愈需要花時間互相磨合,融合的挑戰也就愈大。耶穌的門徒團隊只有12人,後來有組織學者認為功能型單位和任務型團隊或小組最好不要超過12人。

聖經中《士師記》記載一個以寡擊眾的著名故事。當時以色列受到米甸人的壓迫,基甸被上帝選召成為領袖。面對13.5萬的米甸大軍,他集結了約3.2萬名士兵,但上帝告訴他,這支軍隊太大,以致人們可能會認為勝利是出於自己的力量而非上帝的幫助。基甸遵從上帝的指示,讓膽怯的士兵回家,結果走了2.2萬人,剩下1萬人。上帝請基甸帶部隊到河邊,觀察士兵喝水的方式,把用手捧著水舔與跪下喝的人分開,只留下用手捧水舔的300名士兵。基甸照上帝所指示的方法,將這300人分為三支小隊,每隊約100人,夜間向米甸軍營發動奇襲。他們手持號角和火把,靠近米甸軍營,同時吹號角、打碎瓶子,大喊大叫,製造出一個巨大的混亂和恐慌,使米甸人誤認為受到大軍包圍,於是互相攻擊,最終潰敗。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要遵照上帝的指示,信靠上帝而行,基甸只以區區300人,要去對抗13.5萬的敵軍,所靠的就是上帝所賜的創意與極大的信心。古倫神父和信如老師說:「當一個團隊開放自己,接受來自上帝的靈啟發時,是件很好的事。這個團隊會變得比只憑靠自己的力量更加有創意。」

此外,這讓我們了解到,團隊的素質重要性勝過於數量,許多很有創意的公司或機構,其實人數都不多,如微軟、蘋果、Google、Facebook剛開始只有幾個人,甚至設在車庫,卻開創出卓越非凡的產品、服務和營運模式。

反觀不少大企業,卻因為經營方式與制度無法靈活隨時代特性去改變,或因為人事組織太過龐大,無法機動調整因應,導致走下坡甚至破產倒閉,如著名的膠片與相機公司伊士曼柯達公司、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等。

一個卓越的機構需要慎選與安排團隊成員,使同一團隊中的同仁具備與組織和團隊相同的價值觀,並認同組織的目標與願景。著名的梅約診所醫療體系有一套獨特的人力資源制度,讓他們經由一套流程和特別設計的問題與行為觀察,挑選具備同樣價值觀的人才。梅約診所不僅看重人才,更重視這些人才的特質是否符合機構的價值觀。因為個人的價值觀與組織的價值觀相符,因此這些員工很容易認同機構的目標,融入機構的文化,感受到成為機構一份子的意義感,進而充分發揮其專長,並有助於將人才留在機構中。

當我們建立價值理念相同的團隊,謙卑尋求上帝的意念與指引,我相信即使人不多,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力,成就奇妙的大事。

「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腓立比書2:2)

2023.09.25

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

交響樂團—卓越的團隊圖像

良好的團隊協作,是我們每個人在職場上都期待且努力追求的理想。如果要舉一種大家都熟悉可見的團隊型態,來描寫理想的團隊協作,我心目中的最佳實例是交響樂團。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也曾用交響樂團探討卓越團隊運作的內涵。

我自己喜歡聽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和福音/教會音樂。古典音樂中當然不能錯過交響樂團。二十多年前國家交響樂團到花蓮文化局演藝廳演奏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命運」,儘管以前我已經從唱片、CD、收音機聽過這首著名的曲子許多次,但是那次在音樂廳現場,當指揮林望傑將指揮棒舉起後隨即劃出,整個龐大的樂團奏出整齊劃一、磅礡震撼的「命運四連音」時,還是感動到全身起雞皮疙瘩!事隔多年,直到現在仍然印象深刻。

當時我就在想,為何交響樂團能夠達成如此和諧與優異的協作表現?以下是我認為交響樂團可以帶給我們的珍貴啟發:

1.每位團員的音樂造詣——交響樂團的團員都是精挑細選、素質一流的音樂家,在其音樂領域經過多年的磨練與淬鍊,對其音樂演奏能夠完美的掌握。

2.團員彼此之間的信任和依賴——在樂團中,每位音樂家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貢獻,他們相信彼此能夠擔綱各聲部演奏任務,並共同創造出音樂的奇蹟。這種互相信任的氛圍也建立在無數次的彩排和演出中,通過反覆的練習和互動不斷加強,最終形成了一種無聲的默契。

3.同心追求完美的演出——交響樂團每次演出的目標很明確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共同創造一場完美的演出,讓觀眾享受其中,掌聲久久不停。也許團員之間個性不同,喜好不同,但是只要一上場,就必須放下個人的色彩和情緒,共同達成專一的目標。儘管每位音樂家都是獨立的演奏者,但他們願意把自己的個性和技巧融入整個團體,而不是為了贏取個人的風采,而是整體的絕佳表現。這讓我們知道,團隊成功需要個體的貢獻,但也需要個體的謙卑和願意犧牲自我的精神。

4.高度的協調、互補與融合——不同樂器的音色和音調各不相同,但它們必須在一個統一的節奏和音樂結構下協同合作。這要求每位音樂家都要聽從指揮的詮釋與帶領,嚴格遵守樂譜,精確彈奏,並聆聽其他聲部的表達,以確保整場音樂的諧和。工作團隊中我們可能有不同的專業和背景,但只有在合一的目標與SOP下,互相聆聽與協調下,我們才能真正發揮最大的團隊力量,創造出一流的成果。

5.指揮的領導——指揮是交響樂團的靈魂人物,負責詮釋音樂、掌握節奏、鼓勵與指導團員,讓不同的樂器、團員能夠齊心在指揮的帶領下彼此配搭,整齊劃一完成最精采完美的演出。每位主管就是單位或部門指揮,負責帶領與協調團隊的演出,使之盡善盡美。

6.全心全意的情感投入——交響樂團的演奏並不是依照樂譜把聲音拉出來或吹出來就好,更重要的是所有團員從心底投入感情的演出,在聲音、表情和動作都用感情去表達,才能為觀眾創造真正的共鳴,帶入一個共同的不凡體驗中。這提醒我們,協作不僅僅是為了達到目標,還可以帶來美麗和情感上的共享。在團隊中,我們可以一起追求卓越,同時也可以一起享受成功的愉悅。

交響樂團向我們展示了理想的協作團隊應該具備的特質:信任、協調、領導、平衡和情感共鳴。這些特質不僅適用於音樂,也適用於我們的團隊合作。當我們從交響樂團中汲取啟發,將這些價值觀融入我們的工作和職場中,我深信我們可以共同創造與經歷更加卓越和美好的團隊及成果。

「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着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以弗所書4:16)

2023.09.18

2023年9月17日 星期日

諒解他人,走出受傷

職場和生活中你是否曾經遇過批評讓你耿耿於懷,或是因同事或親友意見上的摩擦而不高興,或未顧慮到情緒的表達所導致的受傷。

這些狀況我想是難免的,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減少類似的情形,以及發生後我們如何去處理和調適。

我們大多數人都對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的人際關係理論不陌生,我自己很贊同其中的見解。它將人的自我認知和他人觀察視為四個區塊,分別是「開放區」(自知、他知)、「盲點區」(自不知但他知)、「隱藏區」(自知但他不知)、和「未知區」(自己和別人都不知)。

人際問題通常是出現在盲點和隱藏區,以致造成雙方不必要的誤會和感受,比如我的表達沒有惡意,但方式帶給對方不佳的感受,自己卻沒有察覺,而對方也不是很了解我等等原因。這個理論強調了溝通和自我察覺的重要性,幫助個人提高與別人的互動技巧,擴展開放區,並減少盲點和隱藏區的大小,促進更健康的人際關係和有效的溝通。

如果我們能夠多欣賞與了解別人的不同,或保持多一點包容,不用做出負面的認定,甚至寧可多往對方的正面想,我相信對別人和對自己都會有幫助。

《聖經》創世記用相當大的篇幅描寫約瑟的故事,這是一段很戲劇性的歷史記載。約瑟是以色列民族第三代祖先雅各的第11個兒子,特別被父親寵愛,因此哥哥們對他心生嫉妒和怨恨,在一次野外放牧時差點要殺害他,不過後來將他出賣給埃及商人,到埃及當奴隸。後來又遭主母陷害入獄。然而,約瑟在埃及的奴隸與獄中生活中展現出色的智慧和品德,並成功解讀了法老的怪夢,預言了七年豐收和七年饑荒,使得埃及預先備足糧食以安度多年的饑荒,獲得了法老的信任,最終成為埃及的宰相。

當大饑荒來臨時,約瑟的兄弟們從所居住的巴勒斯坦來到埃及尋求糧食,約瑟認出了他們,他終於逮到機會可以大大懲罰他們,以報心頭之恨、不平之冤。但是約瑟並沒有這樣做,反而表現出非凡的寬恕之心,因為他回想他的經歷,深刻體會到上帝化惡為善,藉著哥哥們對他的陷害,來成就這些拯救,祝福眾人。最終約瑟與兄弟們和解,把全家族都安置在埃及。

創世記50章19-21節記載一段約瑟告訴哥哥們的話,讓我深深感動。他說:「用不著害怕,我不能替代上帝。你們本來想害我,但是上帝卻化惡為善,為的是要保存許多人的性命;由於從前所發生的事,今天才有這許多人活著。你們用不著害怕,我一定照顧你們和你們的兒女。」約瑟用仁慈的話安慰他們,使他們放心。」

我相信,最真誠與完全的諒解力量來自於上帝,因為約瑟能用上帝的眼光回顧這整件事,看見上帝的心意,才能夠從心底真正原諒哥哥們,重建與家人的和睦關係,並且讓他從受傷的心境中走出來,轉變成祝福。願上帝將給約瑟的睿智與心胸也賞賜給我們,讓我們過一個願意寬恕與受祝福的人生。

「要親切仁慈相對待,彼此饒恕,正如上帝藉著基督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4:32)

2023.09.11

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

運用平衡計分卡建構成功循環

保康基金會在2022年決定導入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的策略管理工具和目標管理方法,從去年起陸續舉辦了幾場課程與工作坊,由主管討論出基金會的策略地圖、重要策略議題和短中長期方針(目標),經董事會修正通過。目前各單位正在此基礎上,運用BSC的架構規劃2024年度業務計畫。

很感謝吳小萍特助的帶領以及每一位主管和同工的參與和投入,讓我們逐步運用共同的策略規劃工具,作為各單位、部門、整個基金會根據宗旨與願景,集思廣益並擬訂短中長期發展目標與工作計畫。之後我們可以持續進行PDCA的改善精進循環,帶動業務的進步與成長。剛開始運用BSC難免有摸索期,但相信會愈來愈熟練,未來也希望能在嘉基的社區部門共同採用。

平衡計分卡的核心理念是,傳統評估組織的表現大多用財務指標,但財務指標所衡量的是過去已經發生且近期的表現,較少讓組織成員較前瞻性地看到中長期和未來的需要。為了提供組織完整的經營方向,建構經營導航儀表板,以掌握內部與外務、短期與長期、過去與未來的關鍵經營指標,平衡計分卡著重在四個主要構面:

財務構面(短期與內部指標):包括重要的財務指標,如收入、支出、結餘、利潤率、以及研發創新經費等。這些指標反映了組織的財務健全狀況。

顧客構面(短中期與外部指標):關注組織如何滿足客戶需求並提供價值。透過測量客戶滿意度、忠誠度和市佔率等指標,以了解組織在市場中的地位。

內部流程構面(短中期與內部指標):評估組織內部的運營流程和效率。通過優化內部流程,可以提高生產力和質量,進而影響財務和客戶層面的表現。

學習成長構面(中長期與內部指標):關注組織如何培養員工的能力和知識,以應對未來的挑戰。透過持續學習和創新,營造正面的組織文化,並有能力適應變化的環境。

平衡計分卡的優點在於它提供了一個全面的視角,幫助組織連貫從制定策略、執行計畫、監測進展並做出檢討修正(PDCA),並使組織的目標與部門、單位及員工個人的目標相串連。它不僅專注於短期財務目標,還考慮了長期價值的實踐和持續改進,同時關注組織內部與外部的需求,藉此組織可以實現整體績效的平衡和增長。

BSC不僅被企業組織廣泛運用,也經常運用在醫療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嘉基與保康基金會的董事李佳玲教授在政大商學院開授BSC,姚維仁董事長/院長也對BSC有鑽研,曾提供我國內醫院界BSC成果發表的簡報檔案。

今年3月院長帶領幾位主管前往美國醫界數一數二的梅約診所標竿學習,我在《向梅約學管理:世界頂尖醫學中心的三贏哲學》這本書中看到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成功循環。梅約的整個運作循環都是以「病人需求為優先」作為中心出發點,並且環繞其經營策略來進行。首先,梅約藉由卓越的領導與人才發展政策,成功地使其員工與價值觀與機構的基本信念融合,吸引到優秀、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並在機構中充分發揮,不斷進步成長,因此為梅約塑造獨特的追求卓越的組織文化。在此組織文化下,梅約透過科學的營運流程規劃、組織創新、軟硬體品質的建構以及積極的臨床研究,不斷提升其臨床照護品質與效率。藉由卓越流程運作所產生的高品質服務,梅約真正讓病人的需要迅速獲得滿足,甚至超越病人的期待,因此創造出梅約的忠誠與感動顧客,以及穩固的市場與遠近馳名的品牌。在極具競爭力的實務服務與品牌條件下,梅約能夠有非常亮眼的收入與健全的財務就一點都不讓人感到意外。最後,機構財務的健全提供了足夠的發展資源和良好的工作環境,帶動員工的素質與成長,以及員工在梅約服務的成就感與滿足感,進而促進另一階段的成功循環。

這樣的循環架構相當符合平衡計分卡的四個構面,其實在許多卓越的健康照護機構中都可以看到。梅約的實例,再次給我們一個生動的映證。只要我們能掌握BSC的精神,落實執行,也一定能助益保康與嘉基社區部門的事工。

「把所籌畫的事交託上主,你就能夠成功。」(箴言16:3)

2023.09.05

互相交融團契的職場

8月21日上午我參加第一梯次嘉基大社區基層主管成長團契的聚會活動,是在南興國中探索體驗校區舉行。很高興有機會與多位同工一起在活動中學習和互動,看到團隊同心協力的精神,很受激勵與滿足。

感謝重光主任的策劃帶領、孟玉傳道的協助,社區部各單位主管的支持,和戴德森教育事務基金會的經費贊助,我們得以開辦社區部基層主管成長團契,第一梯次從3月至8月,每月聚會一次,透過工作(酸甜苦辣)經驗交流、彼此鼓勵、團隊活動、信仰與讀書分享等,讓跨單位的組長/督導有深度的交融,共同建造與成長。

基層主管成長團契的構想來自於伊甸基金會彰雲嘉區洪宏錡區長,有一次聽到他分享帶領伊甸基金會跨區主管團契的經驗,我覺得非常棒,也很佩服伊甸基金會投入不少人力與資源,很用心地設計團契活動的方式與內容,讓平時少有機會接觸認識的跨區12位主管,組成團契/小組,透過半年的期間,每月有半天的聚會分享與學習,藉此凝聚基層主管的團隊感,並作為培育機構領導人才的重要機制。伊甸基金會的團契已執行多年,成果非常好。因此我們邀請宏錡區長來跟幾位主管介紹伊甸基金會所用的方法與內容設計,並請重光主任著手規劃在社區部推動基層主管成長團契。

我們參考伊甸基金會採用「團契」這個名稱,對從小在教會成長的我來說,很熟悉和喜歡「團契」,但可能不少同仁對此比較沒有概念。其實團契的英文是fellowship,其中fellow是指具有一些相同背景的人,也可以說是同儕或夥伴,像是教會中的國高中生組成的就是青少年團契,由夫妻組成的是夫婦團契等。然而團契最寶貴的是這群同儕要有生命的交流與學習成長,也能展現積極的行動與熱誠。

我心目中理想的職場或機構也應該像是團契,成員的共同點就是有相同的專業、使命、願景、目標和價值理念,一起服務有某種需求的對象;成員之間有生命與情感的連結、交流和成長,彼此學習、服事、激勵與豐富;而且有良好的默契與協調,能夠共同完成任務,享受在團隊的運作和生命力中。

不過我們也不要忘記團契的成員不只有同質性,也有許多的差異存在,因此成員也要能夠心存謙卑、彼此包容。高雄德生教會的王道仁牧師對團契有以下很真實且感人的描述:「這就是真正的團契,不是表面上的好來好去,不是把意見不同的人趕走,不是完美的假象,而是在上帝恩典當中,我們相互真正連結,彼此接納饒恕,一起在上帝的愛和恩典中成長,將榮耀歸給上帝。」

在這次參加第一梯次基層主管成長團契的活動中,我看到成員們都很坦誠,樂意分享內心的反思與收穫,在活動中主動支持與鼓勵別人,積極合作幫助團隊達成任務。

我也聽到同仁跟我表達參加這梯次成長團契收穫很多,大大拉近與其他單位同儕的距離,建立深厚的關係和了解,而且將研讀《牧羊人領導》這本書的教導開始運用到單位的重要計畫執行上,我內心有無比的欣喜。

盼望基層主管成長團契的持續推動,讓大嘉基社區團隊邁向合主心意的團契!

「所以,在基督裏若有任何勸勉,若有任何愛心的安慰,若有任何聖靈的團契,若有任何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志相同,愛心相同,有一致的心思,一致的想法,使我的喜樂得以滿足。」(腓立比書2:1-2)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