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抱病上班,就是血汗嗎?

上周三(6/19)晚上門諾醫院一位護理人員吊著點滴上大夜班,被一位住院病人所請的看護員在未告知且徵求當事者同意的情況下拍攝上班的情形,poFacebook,這張相片與訊息被蘋果日報記者看到,尚未向當事者或醫院求證或說明,便於6/14蘋果電子報刊出。

任何一個人若只是看到這樣的報導,大概都會替門諾醫院冠上一個最流行的名詞--「血汗醫院」,認為這家醫院怎麼這麼沒人性,讓一位生病的護理人員抱病上班。以往我看到類似的事件報導,也是這麼認為,殊不知自己可能被不夠完整、甚至扭曲的訊息所誤導。

有關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門諾醫院在6/20的記者會中已經對外說明,請見以下門諾醫院的聲明。簡單來說,該名護理人員在上班前身體感到不適,但基於責任感與不想打擾其他的同仁臨時來代班,她在18號晚上11點多依然照原本上大夜班的時程到單位去,但因身體實在不適,因此小夜班的同仁協助她先進行臨床的業務,請她到急診就醫。這名護理人員在急診就診後,因覺得身體狀況有較好轉,因此就決定繼續大夜班的工作,惟19號凌晨,值班的大夜護理長在送點心到各單位時,才看到這位護理人員吊著點滴在上班。詢問她是否要回去休息,她覺得仍能完成上班的任務,但單位同仁仍在大夜中的時段安排了一個空的病房讓她休息。19號早上門諾醫療副院長知道這名同仁的狀況後,第一時間去進行瞭解與關心,護理部門也將其原本要上的大夜班進行人員調整安排,讓她有比較足夠的休息與恢復的時間。

門諾醫院在整個處理過程是基於尊重當事人意願以及關懷協助的立場,院內也有明確的請假與人員調配機制,絕不是如蘋果電子報所:「因感冒生病跟醫院請假,但院方說,人力不足又找不到代班人,女護士只好忍著病痛,看完自家醫生後,繼續上班。」

門諾醫院一直致力營造人性化的工作環境,並於前年獲得勞委會頒發「全國友善職場獎」,當年只有三家醫院獲此殊榮。全國面臨護理人員不足的困境,位處東部的門諾醫院挑戰更大。可是雖然有護理人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但門諾對於申請育嬰假的同仁100%支持,因此育嬰假比例比其他醫院來得高,有約30名同仁(護理人員佔大多數)請休育嬰假。護理人力不足的部分,也以暫時關閉病床來因應,以免讓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過大,影響醫療照護品質。

這則事件被扭曲,我最擔心的不是門諾被誤解為「血汗醫院」的形象問題,而是所衍生的更難招募護理人員的問題。門諾醫院的服務量大約佔花東地區將近20%,若門諾護理人員短缺的情況若持續下去,花東病人的診療一定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

此次新聞事件也凸顯出一個問題,過去社會價值觀所崇尚的敬業、專業責任感、自主性已經不再受到重視,在媒體的主導下,大眾只狹隘地批評機構沒有照顧員工,以及制度未給予員工應有的保障。

昨天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邱慧洳教授在自由電子報自由廣場發表〈護理人員請病假 人權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對話、討論主題(請見以下文章)

我不否認邱教授所提到的現象有些是存在的,只是也不能過度簡化為所有的抱病上班都是受到某種形式的「強迫」所造成。其實請病假的制度原本就存在的,也許不夠完美,對於會刻意刁難員工申請病假的機構應予以譴責與懲處。但我們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推到制度,認為護理人員抱病上班就是制度不友善,迫使護理人員產生心理壓力而選擇抱病硬撐;其實也有不少人是因為專業的責任感與愛心,而選擇如此。這種情形應該不限於護理人員,在醫師、老師、警察、駐衛警、各行各業是都會發生的,以前有人這麼做,大家會肯定為敬業態度的表現,現在這種行為則被歸責於制度不友善,導致員工心理有壓力而不敢請假。幾乎每位父母親也都曾經在即使自己不舒服的情況下,而去照顧生病的兒女,難道我們應該要責怪社會上沒有一套父母的人力替補制度嗎?如果真要實施「護理人員生病請假的人力替補制度」,其他行業是否也要比照,這些措施經費要從哪裡來,該由甚麼人買單?

我覺得今天護理或醫療的問題,並非出在沒有制度,而是制度太多,干涉太多,管制太多,導致醫療與護理專業漸漸失去專業自主性、尊嚴與動力。醫療與照護專業受到過多的挾制,包括衛生署、健保局、醫策會、勞委會、各專業協學會都對醫療、照護、勞動訂出許多制度。如果某一個專業人員連自己能不能抱病上班都要被用放大鏡與異樣的眼光指指點點,這樣的專業應該是面臨很大的危機的。

----------------------------------------------------------------------------------------------
關於媒體報導門諾醫院護理人員吊著點滴上班一事,門諾醫院發表以下聲明:

這名護理人員是一般病房的護理人員,她在18號傍晚睡覺時,感覺有身體不適,且有上吐下瀉的情形,因為是突發的身體狀況,她在18號晚上11點多依然照原本上大夜班的時程到單位去,但因身體實在不適,因此小夜班的同仁協助她先進行臨床的業務,請她到急診就醫。這名護理人員在急診就診後,因覺得身體狀況有較好轉,因此就決定繼續大夜班的工作,惟19號凌晨,值班的大夜護理長在送點心到各單位時,才看到這位護理人員吊著點滴在上班。詢問她是否要回去休息,她覺得仍能完成上班的任務,但單位同仁仍在大夜中的時段安排了一個空的病房讓她休息。19號早上門諾醫療副院長知道這名同仁的狀況後,第一時間去進行瞭解與關心,護理部門也將其原本要上的大夜班進行人員調整安排,讓她有比較足夠的休息與恢復的時間。

門諾醫院護理部門有明確的請假機制,並無如媒體所說醫院因人力不足拒絕讓護理人員請病假的情況。雖然目前門諾醫院編制四百多人的護理人員還缺了近七十位,但為避免讓護理人員負擔太重,醫院也陸續的關了二十多床。

門諾醫院護理部門主管除心疼這位護理人員因盡責而未主動請假外,也會再加強護理單位內的宣導。希望讓有身體不適的護理人員都能獲得充份的休息,因為只有健康的護理人員才能提供病患好的照護。

雖然護理人員缺乏是目前全國性普遍的現象,但東部地區原本在招募護理人力就困難的情況下更是雪上加霜,因護理人員不足導致病房無法開床提供服務,急診也常有十多位民眾必需等待病床才能入院接受治療。希望有志於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能更多考慮到東部地區來服務,門諾也會朝向為提供護理人員更好的工作環境來努力。

----------------------------------------------------------------------------------------
護理人員請病假 人權問題

邱慧洳

「門諾護理師抱病硬撐上班」,各報均視其為「新聞」紛報導之。在護理界這哪是新聞,抱病硬撐上班者大有人在。類似劇情每天都在醫院中不為人知的角落發生著,只是媒體未報導而社會大眾不知情而已。

我的學生也曾在晚間九點發生車禍,完成警詢筆錄與醫院驗傷後,帶著身上多處擦傷、扭傷,匆忙趕到醫院上十一點半的大夜班。抱傷硬撐上班的辛酸,似乎成了護理人員的宿命,誰沒抱病抱傷硬撐上班過?

生病!受傷!誰不想休息?誰想硬撐?但不硬撐,誰來替你上班?沒人可替,你只好硬撐!聞者或問:該護理師何不將病人轉移給其他同上大夜班的同事照顧?其他同事已照顧十八床病人了,你好意思讓同事的工作量雪上加霜嗎?不想增加同事負擔,你只好硬撐!

門諾醫院回應「該名護理師自願抱病上班,我們沒有強迫他」。「強迫」的方式很多種,除了口頭強制、逼迫是態樣之一外,「制度不友善」迫使護理人員產生心理壓力而選擇抱病硬撐,這難道不是「以另種形式存在」的強迫嗎?


「硬撐」,是護理人員退無可退的不得已選項。衛生署應建立「護理人員生病請假的人力替補制度」,許護理人一個健康的未來,讓護理人員生病時也敢放心請假。這訴求並不過分,僅從「基本人權」出發而已。(作者為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助理教授、律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