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健康生活化、生活健康化

10/12健康事業發展中心舉辦「原住民族文化敏感度」訓練課程,邀請安欣瑜主任授課。舉辦此課程的目的是因為嘉基和雙福基金會在阿里山有很多元的服務,在提供服務和與阿里山居民互動的過程中,如果能夠貼近並符合當地的文化與生活方式,更能產生正面的果效。

安醫師首先提到,健康不單純是由個人所決定的,影響健康更大的因素來自民眾所處的社經狀況、教育資源、工作條件、文化價值和生活環境等,因此個人的健康很大程度是被外在環境所塑造的。我們在某個地區或族群從事醫療照護工作時,需要對這些重要的因素具有較廣的理解和敏感度。

安醫師以她所接觸的鄒族文化指出,鄒族民眾對健康的主要概念是吃得下,可以工作,並且能夠持續在社群中與人互動及發揮功能。鄒族普遍認為生死是自然的過程,比較不忌諱死亡,而能以灑脫的態度面對。安醫師看到有些年長病人病症已經有相當的風險,從醫療的角度應該要盡快到醫院做進一步診療,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不就醫,其實背後有他們的考量與生活觀,雖然有時我們不免感到遺憾,但仍須理解和尊重。

我們在以原住民為主的社區中從事健康照護時,具有文化內涵的照顧是很重要的出發點。安醫師認為「文化照顧」的具體實踐就是「健康生活化、生活健康化」,健康活動、照顧工作和生活是要緊密結合的,而不是把三者區分開來。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啟發性,某種程度也與「社區共生」的想法很吻合。

聽完安醫師的演講,讓我想到,與其用全國一致的長照2.0模式搬上阿里山照顧長者,或許也可以稍微跳脫出這個框架,在當地發展某種長者可以並且喜歡從事的文創產業,鼓勵長者繼續依自己的體能工作,透過適度的工作與社會參與維護健康或延緩退化,並訓練留鄉的青壯年具備基本照顧技能,從旁給予長者支持式照顧。這些文創產業可以成為當地青銀共營的產業,形成創造就業機會的環境,吸引青壯年回流一起加入發展,讓社區活躍和再生。

《全球銀力時代》這本書中介紹日本上勝町這個人口不滿2000人,老年人超過一半的森林小村莊,有一間供應日本料亭擺盤裝飾用彩葉(妻物)的「彩株式會社」,員工都是長輩,平均年齡70歲,但都樂在工作,因為工作讓他們的生活有重心,而且有收入,覺得有價值,持續保持學習和動力,因此反而比其他地方的長者健康,做到「最好的照顧就是不用照顧」的境界。其實我認為這也與鄒族的健康觀很貼近。

前幾天有機會到台東參加半天的「鸞山森林博物館」體驗行程,創辦人阿力曼老師在分享中提到,對於原住民社區的生活與環境而言,有些外來的發展模式立意雖好,但不容易永續,甚至有時候造成的破壞比幫助更大。因此20年來他們不靠政府的補助,採取尊重並呈現鸞山布農部落的文化與生態智慧,與外界民眾分享,發展文化與生態體驗教育活動,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同時重建部落的產業生活。據我所知,阿里山山美村的達娜伊谷也是在相似的理念中營造出來的模式。

安醫師的分享和以上這些實例帶給我們更廣闊的啟示,幫助我們在原住民社區健康照顧的推展模式上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2022.10.1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