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妥善處理訊息與媒體危機

這一、兩個禮拜來國內因為兒童感染Omicron病毒不幸死亡的案例,後續引發兩起新聞和媒體危機事件,受到社會大眾廣泛的關切與討論,包括藝人郭彥均在臉書貼出「很多小孩都走了」對話圖檔,以及恩恩爸爸申請調閱1922通聯錄音檔,這兩個事件的媒體效應都帶給當事人和主管機關相當大的輿論壓力。我不是要討論事件的內容,而是想藉此談談我們可以從中更了解訊息傳遞的效應,以及思考如何處理媒體危機事件。

社群媒體是現在社會的一大特色,讓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和分享訊息的機會,但是也因為傳遞方式過於方便,有時若不注意就容易引起意想不到的結果,因為個人的意見或訊息在別人的轉發、解讀或主流大眾媒體的引用報導之下,可能會脫離原來的本意,演變成尖銳的政治、社會或法律議題。

社群媒體的貼文通常都很簡短,很難將一件事或自己的完整意思講清楚,有一定程度被引申、誤解或扭曲的可能性。因此若有想法或訊息要在社群媒體分享,內容表達愈清楚完整愈好,若是轉發別人的訊息,最好是有明確來源根據,或是經過查證確認後,才加以轉發。

愈是知名的公眾人物或是具有機構代表性的人,愈要謹慎自己貼出的訊息內容,因為粉絲/朋友愈多,社會注目度高,訊息更容易被轉發或引用,而成為大眾注目的焦點。這是身為知名人物的好處,也是他們的責任與負擔。

公眾人物和機構在對外傳遞訊息或回應問題,務必根據完整正確的資訊,考慮周到且定調後,再對外表達,以免做出不適宜的回應或評論。經常在重大的媒體危機事件中,當事人只顧著處理眼前的問題,忘了訊息傳遞的適當性或應對媒體;而媒體的反應與輿論常常是決定事件處理成敗的關鍵。問題依法和正確得到處理有時不是民眾最關切的結果,反而是處理的過程中給當事人和民眾的感受與觀感。

在危機事件中,公眾人物和機構所傳遞的訊息必須兼具精簡扼要及包容性,內容絕對不能有不實的成分或者前後不一,最好能用簡單3-4個重點去陳述,但是也不能把事情講死和太過絕對化,而且陳述時要保持溫度與關懷,也就是既能就事論事,表達立場,又能讓人覺得古道熱腸。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機構或團隊在面對危機時,所傳遞的訊息一定要一致,千萬不要有內部不同人給外部不同的說法和回應,這會讓問題更加複雜化,大幅提高危機處理的難度。因此在面對危機事件時,從一開始就要盡快整合內部的意見與共識,設立對外訊息傳遞的窗口(如機構發言人),讓每一次的訊息傳遞,都能有效回應問題,讓危機逐漸收斂。

願神賞賜夠用的智慧給我們,讓我們知道如何善用社群媒體達到訊息傳遞的果效;同時也知道在面對可能的危機中做出合適的回應與處理。

「我常常為你們感謝我的上帝,因為他藉著基督耶穌賜恩典給你們,使你們在基督裡樣樣富足,具備充分的知識和口才。」(哥林多前書1:4-5)

2022.06.0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