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9日 星期日

組織理論

這學期唸到了一些組織理論,有比較微觀的,也有比較巨觀的理論。較早期學者大多是在探討組織內部的運作,著重微觀的組織面向,如工作的進行、決策、成員與工作的心理因素、組織成員的人際互動及溝通等;後來的組織理論比較偏重巨觀的組織現象,特別是組織與其他組織,以及組織與環境的互動。

此外,組織的研究也從靜態的描述逐漸走向動態的過程,去探討組織的變化,甚至認為組織是一種過程(organizations as organizing),且沒有明顯的範圍,在這種觀念下,組織不再只是圍牆內有形的一個團體,而是該組織所有的活動。

不管是微觀或巨觀的組織理論,都在提供我們對組織某一些面向的了解與認識,並幫助我們掌握影響組織或管理的重要因素。比如體制理論提醒我們去注意法規、專業要求、文化象徵、社會觀念對組織運作的影響;資源依賴理論點出組織之間的互相依賴與權力關係的重要性。

一個理論其實就代表一種對組織特殊的理解,並舉出當中有關連的影響因素,雖然不是完美的,但可以讓我們知道哪些重要的因素會對組織的運作造成怎樣的影響,讓我們將複雜的處境或現象稍加以精簡,以便能夠進行較為系統性的分析,把握重點去做必要的因應或管理。因此有些學者說用某一種組織理論去分析組織就像是戴上一種特別的鏡片去看待組織一樣,將某些光線過濾掉,只讓某些光線透過來。所以我們也要注意帶上某種組織理論的鏡片之後所看到的影像與原來真實的影像之間其實是有差別的。組織實在是太多元、動態且複雜了,因此沒有一種組織理論能夠涵蓋所有的組織面向或因素。儘管一些較具代表性組織理論大致上是成立的,因為它們可以說明許多主要的組織行為與活動,但總是有某個理論所無法解釋的例外與個別性的現象存在,這也就是理論的限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