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6日 星期三

《葛林斯潘:我們的新世界》閱讀收穫

這本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自傳我在美國有看到英文原著,但學期中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看,回到台灣時剛好聽黃勝雄醫師提到當中的一些見解,因此我就去買了一本中文譯本來看,發現真的很有意思。

Greenspan可能是過去20年全球財經及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人士,他是這段期間美國政府名符其實的大掌櫃,從1987開始擔任美國聯邦準備銀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理事會主席,經歷雷根、老布希、柯林頓及小布希四位總統任期,直到2006年才卸任退休。在任期間他的民意支持度及聲望都是美國政務官當中最高的,歷久不衰。但是他的任內美國與全球的經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衝擊不斷,比如他在1987年剛上任聯準會主席10 個禮拜,就遇到股市大崩盤,後來接連有蘇聯共產政權的解體、東西德的統一、拉丁美洲及亞洲的金融風暴、千禧年經濟狂熱、911事件、中國及印度經濟的發展對美國的衝擊等等局勢的變化,都對他在穩定美國及全球金融造成艱鉅的考驗,然而聯準會在他的領導下都能冷靜及有效的應對,甚至未雨綢繆,及早採取穩定措施,使衝擊降到最低,對美國及全球的金融次序有重大的貢獻。

在全球的財經界,Greenspan是「喊水會結凍」的那種人,他一開口談經濟狀況或暗示聯準會的調息訊息,全世界的財經官員、投資者、企業家無不屏息聆聽。可是令人訝異的是,這樣一個擁有極大影響力的人外貌不算特別突出,個性更是很低調、謹慎、謙和。事實上他在書中多次提到對於財經的變化,他並不是知道所有的答案,但他之所以能夠扮演這樣的角色,是因為他的職務所賦予他的特權,使他得以透過聯邦銀行內部許多專家得知最新財經資訊及學術研究成果,具備廣大的視野並能在很短的時間取得精確的資訊,以致對相關議題有較充分的了解。

Greenspan說他並不是知道所有經濟問題的答案並非謙虛之詞,其實這本自傳的副標題「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新世界的探索)就是要指出現今世界的財經現象與變化越來越難掌握及瞭解,現有的經濟學理論或經驗已經無法提供我們足夠的學理或知識去了解或預測國內及世界財經局勢的演變。

舉例來說,美國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並未如預期的引發太大的經濟擾動。此外,在柯林頓政府時期的政府赤字快速減少,甚至轉虧為盈,使國庫累積大量盈餘;以及在小布希執掌白宮不久,政府收入驟降,預算虧損又捲土重來並且來勢洶洶,一下子將多年所累積的盈餘消耗殆盡,讓包括Greenspan在內的許多專家跌破眼鏡。還有,他提到2001年美國的景氣衰退卻沒有導致GDP明顯衰退,反而微幅成長的現象也一度讓他感到困惑。

雖然Greenspan對美國、甚至是全球財經有很深遠的影響力,但是他一直是自由開放及市場機制理念的信奉者,他主張政府(政治)不要過度干預財經活動,應該讓經濟本身的調控能力及靈活度去解決財經問題,因為自由市場本身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會去維持經濟的正常運作。在911事件之後,Greenspan觀察到美國的經濟已經變得具有高度的韌性,他說:「過去數十年來,美國經濟對於衝擊已經越來越有韌性。解除管制的金融市場、高度彈性的勞動市場,以及最近在資訊科技上的重大進步等,以經強化我們吸收衝擊並復甦的能力。」

Greenspan是一位典型的財經技術官僚,講究數據、務實、秉持中庸原則。Greenspan在聯準會的角色,就是觀察及預測經濟活動,以適度調整聯邦銀行的利率去穩定金融市場及經濟活動,以免過熱或造成不景氣,其餘的就交給市場本身的運作去主導。比如他認為經濟過熱與過冷都不好,國庫賸餘太多與赤字太多也同樣有害,因此他會根據各個階段實際的狀況提出政策的建議,但不了解他的考量的政治人物只會從他當時的主張去肯定他或批評他。比如在柯林頓政府期間他贊同柯林頓加稅的政策(以降低政府赤字),在小布希政府期間他贊同減稅(以減少國庫賸餘),就被反對這些政策的人批評他隨波逐流。

雖然非常不慣及不屑政治人物的政治考量及操作,可是Greenspan還是以其學識及資訊,忠於自己理念及國家利益的前提,超越黨派去服務國家,講該講的話,做該做的事,這點非常值得台灣的官員學習;所有政治人物也應該了解有這樣的官員是國家之福,應該予以珍惜及尊重。在美國的政治體系內,有好幾個像聯準會這樣比較能夠不直接受到政治左右,保持客觀獨立的技術決策單位,也值得台灣參考。

書中作者對資本主義的論述也是讓我很感興趣的地方。他提到資本主義的根基在於對私有財產的保障及誠信交易的原則,如果沒有這兩點,資本主義是無法運作的。由於他在聯準會任內親眼目睹共產主義的瓦解過程,以及有機會當面與許多東歐及蘇聯的經濟學家或財經官員做交流,他能夠根據所接觸的第一手資料去比較共產主義及資本主義。以上的兩點資本主義原則也提供了強烈的自願性經濟活動及創新努力的動機,使得資本主義社會能夠持續進步,提升生產及生活品質。由於共產主義缺乏這樣的基礎及動機,導致其瓦解。

不過資本主義並不是完美的體制,實行起來也有其代價。Greenspan在書中重覆指出:「人們對市場力量一直存有矛盾心理。競爭是緊張的,因為競爭市場會產生贏家和輸家。本書將試著去檢視快速變化的全球經濟與永恆不變的人類天性相互衝撞的複雜結果。過去二百五十年來經濟上的成功,就是這種掙扎,以及快速變動所產生的焦慮之結果。」換句話說,人類社會需要進步,但是人類同時也希望維持現狀或減少變動所帶來的風險或不安,這就是人類對資本主義內在的矛盾情結。他指出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本身會產生破壞,但是也蘊藏復原及創新的力量。這就是著名的經濟學家熊彼得所提出的「創造性破壞」法則。比如市場競爭導致產業結構改變、失業等問題,但是藉此過程市場將資源導向更有效益的新領域,因此創造出更新更好的產業與產品,並帶動另一波的經濟繁榮。經濟史上一波波新興產業淘汰舊產業就是明顯的例子。共產主義因為缺乏這樣的破壞與創新力量,因此終於消聲匿跡。

Greenspan認為現代的全球經濟已經緊密結合,雖然有痛苦的一面,但大體上正面貢獻是比副作用來得大,透過全球化經濟這個機制,使得許多國家從貧窮中走出來,改善成萬上億人民的生活;同時因為全球經濟活動已密不可分,形成命運共同體的連結感,並且全球資金更方便流動及互相支援,無形中保障了各個經濟體中經濟與金融的穩定度。

看完這本書後,發現內容完全沒有我所想像的那麼深奧難懂,相反地,Greenspan用回顧自己生命歷程的方式生動且精闢地道出他對這個世界與時代的觀察與看法,非常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讓人一開始看了之後就欲罷不能。書中的節奏也非常緊湊,沒有冷場(特別是前半部),即使對財經不是很熟悉的讀者也可以不費力看完,就像是一本精彩的自傳。事實上我覺得這本書是一本活生生的總體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及國際經濟學教材,看完之後,讀者一定可以對許多總體經濟學的概念(如:通貨膨脹、失業、貨幣政策、利率變動、GDP、經常帳、減稅或增稅、繁榮與不景氣、匯率等)與之間的互動關係有更清楚的了解,並發現經濟學與我們的關係原來是如此息息相關。我相信如果大部分人民都具備相關的知識與瞭解,我們就比較有自己的見解與判斷力,不致於政治人物或媒體說甚麼,我們就相信甚麼。

《葛林斯潘:我們的新世界》(英文書名為”The Age of Turbulence: 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 ”,中文版由林茂昌翻譯,大塊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