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修課的學生大致上對醫院的運作與經營環境都是比較陌生的,為了讓學生有較佳的學習效果,我盡量採用讓學生參與的方式,每周課程依主題列出幾個主要的課程問題,提供課前閱讀材料,並將學生分組,請各組就課程問題準備課堂報告(每組隔週報告)。我鼓勵學生除了從課前閱讀材料中先掌握課程的重點內容之外,也從網路或其他資料來源收集相關的內容,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期待學生在來上課時,透過資料閱讀或分組報告,已經對該週的主題有基本的認識與概念,然後再由我或邀請到課堂上講課的專家去深入介紹課程內容。
此外,我也希望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能夠主動針對各種主題去收集相關資訊,加以理解內化,進行有條理地整理,並清楚地表達出來,同時培養簡報、回答問題、台風的能力。這些都是未來在進修、研究以及工作上所必備的基礎。
一個學期下來,老實說,教學效果與我所預期的確實有落差。也許是課程主題對學生來說還是過於生澀,或是自己的說明不夠清楚,未能有效引起她們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也可能是我對內容的講述啟發性不足,導致學生較難通盤了解課程內容。還有,學生屢屢表示他們還有許多門課同時在修,這門課對他們來說必須花太多時間去準備,有點吃不消。
往者已矣,來者可追。這些經驗希望能夠幫助自己在未來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上,找到更有效的切入點,也盼望先進們能夠指點一些寶貴的方向。我也想起以前在國外進修時,有些老師所用的教學方法,相當多元化,也各有特色,從中可以看出老師在教學設計上的用心,也讓我見識到多元化學習的可能性與必要性,或許未來可以視狀況拿來參考使用。
環境衛生概論
這門課的前半部是請到校外實際從事環境衛生工作的機關主管或專家,針對各種環境衛生的議題,如交通工具的排放廢氣、用餐場所的衛生、飲用水、住家氡氣(radon)、雨水排流處理以及環境衛生在社區的應用等做演講。後半段則是學生的簡報,每位學生都要從期刊選擇一篇與環境衛生有關的研究文章,再選擇至少一篇該主題的評論或回顧文章(review article),寫成一篇介紹該研究與主題的學期報告,並在課堂上做口頭簡報。每位同學所報告的主題不但很多樣化,也都很精采,讓我們透過其他同學的整理對每一個主題有一些概念與認識,並可以廣泛地瞭解到學界在環境衛生方面所關注的問題,而且看到每一位同學簡報的特色,實在是很好的互相學習。此外,每一位學生在準備自己的書面與口頭報告過程中,對於該主題也會做比較深入一點的瞭解,以便能夠在課堂上報告及回答老師與同學的發問與討論。另外我有一個收穫是比較知道review articles的重要與好處,以前在找期刊文章時多會注意研究文章,其實review articles都是該主題的專家針對一段時期內該主題有關的研究文章加以整理、評論並做出歸納,可以讓我們在很短時間內掌握該研究領域的成果或發展趨勢。
作業研究
課堂上是以老師的講授為主,然後每個禮拜都有一份個人作業與小組作業,其中個人作業是要讓學生自己可以運用電腦軟體去做分析與求解;老師另外希望學生透過小組作業的討論過程,發現自己學習的盲點。這門課還有期中與期末考,考試是open-book及open-note,但只能用計算機,不能用電腦,雖然計算不複雜,但是考題很靈活,著重在課程內容的運用與推理,必須對上課內容有徹底的瞭解才有辦法得高分。
財務與融資
上課時老師根據其系統性的講義投影片做講授,然後大概每兩個禮拜都有一份小組作業,繳交作業當天的課堂中老師大概會用半節課的時間以問答的方式講解及討論作業的內容,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並指出每一份作業的學習要點(learning points)在哪裡,由於每位學生都已做過作業,因此討論起來印象特別深刻。有些重點老師並不是放在講義裡,而是在作業的討論與講解中才點出(不過這些課程的重要觀念都已經涵蓋在課前的指定閱讀中)。此外,這門課有三份個案分析(case analysis)的小組作業,讓學生針對實務上較複雜的情況進行分析與提出建議,並幫助學生對於一個完整的主題做聯貫的理解與實際應用。繳交個案分析的當天整個課堂老師會安排兩個小組就該個案做簡報,並讓全班同學一起討論該個案,老師再適時指出簡報的優點及可加強的地方,澄清同學錯誤的觀念,強調學習的重點。學期最後有一次期末考,目的是要促進及測驗學生對課程觀念的理解及整體內容的互相聯貫與運用。我覺得自己從這樣的教學方式中收穫很多,透過實例的練習許多觀念得以澄清,並比較知道要如何應用到實務上。
健康照護議題研討
這門課有四個主題(病人安全、醫療照護品質、論成效給付”pay for performance”、醫療照護制度改革),每一個主題大致都有三節課,老師已經將每一個主題的指定閱讀資料存到學校的課程管理網站。第一節課每一組都要準備一份該主題的背景口頭簡報,在課堂上做報告,再由全班一起討論。第二節課老師會邀請一位該主題的專家到課堂演講,並與同學討論;這次上課時各組要繳交一篇背景書面報告。第三節課時各組則要針對該主題的一個改善方案提出執行計畫在課堂上簡報,並在下一次上課時提交一份行動書面計畫。
醫療照護機構行銷
這門課的老師在課程一開始就告訴學生她不是來上課,她的任務是擔任我們學習的教練,透過她所準備的閱讀資料、講義、作業、案例,並藉由個人的閱讀、思考、做作業及案例,小組在進行作業及準備案例報告時的團隊合作與討論,以及課堂上的討論一起學習。這門課有四份作業及四個案例,每一位學生要自己完成二份作業及案例,另兩份作業及案例則與小組成員一起完成,小組要輪流在課堂上簡報,並依照老師事前公布的報告評量表,由全班同學打分數,每一組要彙整這些評量表並做資料分析,提出檢討。這門課還有一次期中考及期末個人的書面作業。此外,老師還接洽了五個附近的醫療機構,由機構提出最近他們想進行的一個與行銷有關的方案,由同學依照自己的興趣組成五組顧問團隊,在學期中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進行這些行銷專案,定期與我們的「客戶」開會討論,提交專案進度與成果,並在學期末三堂課中向客戶代表及同學做專案成果報告。
國際健康及照護系統
這門課的課程設計也很有特色,共有五個主題,每個主題有四堂課,前面兩堂課是老師的授課,第三節課是六組讀書會(journal club)的口頭報告。每個主題都有兩篇共同閱讀文章,然後每個學生要從另外六篇老師準備的文章中選一篇唸,選同一篇文章的同學形成一個讀書會,一起討論並準備口頭報告及一份重點大綱。老師希望我們就共同文章及選讀文章能夠精讀,然後每個學生在每個主題都要繳交一篇讀書心得摘要,其他文章則透過讀書會報告分享中去瞭解。第四節課則是邀請一位對該主題有國際經驗的學者來演講,進行圓桌論壇。在期中,我們每個人都要自己選定一個健康照護的政策題目,撰寫一篇白皮書,提出一份政策分析及建議。最後,在期末將分三節課的時間舉行國際健康照護制度與系統研討會,由班上同學組成的八個研究小組發表文章,邀請公共衛生學院的師生參與聆聽。
這些課程的設計方式雖然都不太一樣,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雙向/多向參與式學習,不只是傳統的單向學習,而且著重團隊合作及同儕的互相學習,以及實況中的學習,以拉近抽象概念與實務的距離及縮短理論與應用的鴻溝。另外,老師都很住重學生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不過他們都強調重質不重量的表達方式,要會用準確的文字或語言,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傳遞重點訊息,讓對方很快掌握到我們所要表達的關鍵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