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博士課程資格考試

一般來說,要從博士班畢業必須完成兩件事情,一個是修完規定的課程學分,另一個是完成論文並通過論文口試。而這兩者之間有一個關卡,就是資格考試。研究生在修完課程要求的學分之後,必須證明已經具備基本的學識,對所修的課程有某種程度的通盤了解,資格考試便是用來評估學生在修課之後是否已經具有能力進行論文研究,作為一種篩選的機制。研究生必須先通過這關,才能繼續往論文研究去進行。在英文中,資格考被稱為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s/exams (彙總考試),經常簡稱為comps;有時候也被稱為preliminary examinations(預備考試,簡稱為prelims),或qualifying exams(資格考試)。

據我所知,每個研究所的資格考試次數與方式都不太一樣。有些要分好幾次考,有些只考一次;有些集中在一個禮拜裡面考完,有些分散在不同的時間考;有些只有筆試,有些則包括筆試與口試。

我們系上博士班的資格考分兩次進行,兩次都是筆試。第一次是在開始修課一年半後的寒假,主要測驗的科目是組織理論,包括巨觀組織理論與微觀的組織行為理論;第二次是課程全部修完之後(通常是開始修課兩年後的暑假),測驗的內容是研究方法。我覺這樣的安排對學生比較好,因為將兩次考試分散開來可以讓學生一次只須針對該次考試相關的科目去做準備,感覺起來壓力比兩次考試集中進行要小很多。

由於第一次考試的內容包括組織理論與組織行為,因此這次考試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應用兩種組織理論去提出研究假設/命題,另一部分則是應用一種組織行為的學說去提出研究假設。學生要在五小時內,分別針對這兩部分所給的題目與問題,說明要使用哪個(些)理論,描述該理論的基本論點與重要概念,解釋為什麼該理論適合用來探討考試中所提到的問題。接著要應用理論的觀點去討論考題,最後用理論去預測考題當中的關係,並提出至少兩個研究命題。

這次考試的最大挑戰在於作答的時間壓力,我們必須在五小時內討論三種組織理論或學說,以及根據這些學說,對考試的問題提出至少四個研究命題。由於英語不是自己的母語,思考、撰寫與連貫表達的速度都比較慢,我知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不可能在從無到有的情況下完成這些要求。還好考題的性質與方向已經在考前一個月先告訴我們,讓我們有準備的方向。考試的主任委員會先挑好兩種主題方向,將幾篇背景文章寄給我們閱讀。考試中這兩類主題的問題都會出現,我們可以選擇某一類主題的題目作答。所以,我的準備策略是鎖定其中一類主題,設想在該類主題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先做模擬演練,包括要使用哪種理論,理論與問題的關聯性,以及可能的研究命題,然後將這些演練所撰寫的內容都存檔起來。

考試主委給我們的兩個主題方向分別是:(1)醫療資訊系統(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以及(2)聯邦健康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與醫療成效比較研究(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後面這個主題是當時接任衛生部長呼聲最高的Tom Daschle對美國健康照護體系所提倡的改革主張,因此我們的考題要我們用組織理論去預測醫療提供者(如醫院、醫院體系、或醫師團體)對這兩種改革政策的反應與結果。不過當時我並沒有選擇這個主題的考題,而是決定針對與醫療資訊系統有關的考題去回答,而這部分的考題有三個:(1)用組織理論去討論,在社會要求醫療服務提供者建置醫療資訊系統的壓力下,哪些機構受到的衝擊或考驗較大;(2)用組織理論去預測哪些情況或條件有助於醫院與醫師診所的臨床資訊交換系統能夠獲得具體的成果;(3)用組織行為學說去探討哪些因素會影響醫師對醫療資訊系統的接受度。

這三個問題雖然跟我考前猜題不完全相同,不過多少也有相關,因此在考試中,我就拿事前準備的內容,針對這三個考題的要求調整作答,就剛好在考試結束前一刻將作答的文章寫完,但是完全沒有時間回去檢查或修改作答的內容,就必須將作答的檔案寄交出去。

第二次資格考主要在測驗我們對研究方法的應用能力。這次考試的時間有七小時,我們必須在這段時間內,針對考題的要求寫出一份研究提案(research proposal)。考題中會提供部分研究背景與限制,我們必須應用某種組織理論,討論研究問題當中的關係,提出研究命題,然後採用合適的研究設計與多變量分析方法,決定取樣方式與樣本數,說明研究變數、定義與資料來源,最後討論此研究提案的內、外部效度可能的問題與研究限制。

不過與第一次資格考不同的是,第二次考試我們在考前並不知道考題的主題或方向,因此我們比較沒有清楚的準備方向。還好主試委員有提供我們一份考古題,學姐也借給我她們之前準備的資料夾以及考古題。我發現這些題目大概都跟政策或方案評估有關,也就是要探討某種政策或醫療機構所採用的措施對醫療照護成效的影響。我先參考主試委員給我們的考古題模擬寫出一份完整的proposal,並將其他的考古題與自己猜想的可能題目一一拿來思考與演練,針對每一個問題條列出可用的理論架構、關係預測、命題、研究設計、計量模式、變數、內、外效度的威脅、與研究限制。

此外,我也針對醫務管理常用到的幾種研究設計,整理每一種研究設計的迴歸模式,以及該種研究設計會有哪些內部效度的問題,以便在作答時,能夠在有限時間內,針對考題選擇最適當的研究設計,並且迅速決定要採用的計量模式,以及討論後續衍生的效度問題。

這次考試的題目是要我們去探討醫院結盟(health/hospital networks)以及結盟方式對醫院的成本、定價、品質、效率與可近性的影響。雖然方案評估的方向是猜對了,但是我並沒有猜到醫院結盟這個主題。不過因為之前的模擬演練以及所準備的資料,對我在作答時產生了很大的幫助,才能順利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一份proposal寫出來。

很高興這兩次資格考能夠順利過關,閱卷的老師也提供了許多很有用的評語與建議。此外,要特別感謝學姐慷慨將她們以前辛苦整理的資料借給我參考,以及同學Matt與我分享他整理的試前筆記(將近70頁!)與下載的文章,我們也一起做考前大猜題,雖然沒有Bingo,但因為考前在這些題目上的練習,作答時便比較胸有成竹、不會緊張。這兩次考試經驗再一次讓我體驗到模擬演練的重要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