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營造情緒友善的職場

這禮拜我在Youtube頻道觀看馬偕醫院協談中心前主任王榮義牧師八堂「與情緒共舞--談情緒照顧」的課程影片,有很多的收穫。很鼓勵同工們撥出一些時間觀看。

王牧師說情緒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的盟友。情緒是上帝給人的禮物,讓我們能夠適時保護自己,呈現生命獨特的面貌,以及讓我們的生命可以更被了解。情緒不是我們控制的對象,而是要去好好理解與照顧的對象。

每個人都會有正面與負面的情緒,正面的情緒有快樂、興奮、安心、感動等;負面的情緒有生氣、失落、焦慮、恐懼、錯愕等。每個人原本就有不同的情緒組合,使每個人呈現不同的生命樣貌。如果沒有這些情緒,每個人都一樣,我們的社會和社群會變得很單調和乏味。

喜怒哀樂等情緒是每個人生命經驗的產物,是很自然的,本身沒有問題,但情緒如果被錯待,就會形成問題。即使是正面的情緒,若遭到不當對待,也有可能轉成負擔。比如當自己很高興而開懷大笑時,辦公室同事卻投以異樣的眼光或白眼,長期下來我們不僅在辦公室壓抑快樂的情緒,還會害怕有這樣的情緒,逐漸遠離或討厭自己的本性。

我們的社會對負面的情緒更是採取壓抑的態度,不希望個人太直接或明顯表達真實的情緒,可是情緒其實不會因此消失,而是潛伏和持續累積,若沒有妥善理解和抒發,長期壓抑負面情緒的結果反而會導致情緒的爆發,傷害自己、別人和關係。

王牧師提到自己若有一些特定且較強烈的情緒出現,種子經常是埋在過去某種情緒被忽略、誤解或錯待的重大事件、經歷或情境;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去覺察和關照這些經驗,便可以成為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將現在和過去的生命串起來的線索。當自己的情緒真正被了解和善待時,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這些情緒也會漸漸地不再是困擾我們的因素,甚至我們會找到更適切表達或與情緒相處的方式,轉變成正向的循環。在他的影片中有介紹好幾個實例和具體的方法,請容我不在此劇透。

看過這一系列的影片,我似乎比較能夠了解古倫神父在書中常提到的「受傷的小孩」所要表達的涵義。我們目前在人際關係、家庭、職場中若有遇到衝突、摩擦、不愉快、不自在、緊張、焦慮…,或許都可以從此時的情緒反應,回溯到過去的某些受傷經驗,發現那個「受傷的小孩」。古倫神父建議我們像耶穌對待小孩的方式,去關照我們的情緒和受傷的經驗:1.擁抱(接納、不責備)、2.觸摸(保護,給予安全感)、3.祝福(用善意的話語鼓勵)。王牧師在影片中也有相同且具體的建議。

很期待我們能夠一起努力營造情緒友善的職場,讓同仁們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都可以妥善被接納和理解,而從心產生回顧與療癒生命經驗的動力。希望單位或團隊中有願意互相聆聽與陪伴的夥伴,形成彼此關照支持的力量,此外同仁們也不要忘記善用好消息協談中心的專業支持和諮詢。

「於是他(耶穌)抱起小孩子,一個一個地摸他們,給他們祝福。」(馬可福音10:16)

2023.06.0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