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4日 星期日

讓家庭和父母成為工作的力量來源

在古倫神父和吳信如老師的《職場生涯CPR:打造健康職場生涯的25張聖經處方箋》書中,談職場靈性的個人條件時,有相當多篇幅在討論了解自己—包括影響自己的原生家庭、內心的世界,對個人的工作與職場生活的重要性。

家庭、工作職場、社團、朋友間的人際互動構成我們主要的生活面向,每一個面向都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更認識自己,不同面向之間也會互相影響,像家庭就會對我們職場上的選擇和表現有潛在且深遠的影響。

雖然不是絕對的,但許多人選擇職業受到父母很大的影響。有不少人因為耳濡目染,走上和父母相同或相近的職業;也有人因為不喜歡父母的工作,而刻意避免相關的行業。我知道有不少牧師的小孩同樣當牧師,也有些牧師的孩子刻意選擇與教會無關的職業。

是否選擇與父母相同的職業並不重要,重點是我們與父母的關係、對父母的評價極可能會影響我們在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對工作的態度以及工作模式。古倫神父提到:「缺乏父愛的人在工作上比較無法信任別人,並且討厭權威。他們不願面對衝突,缺乏決策能力。而缺乏母愛的人則在公司裡尋求安全感,希望公司是母親的替代品,可是這常常會讓他們失望。」

古倫神父輔導過一位牧師,父親是一位人人敬畏、強悍的法官,這位牧師從小就覺得自己永遠無法像父親一樣,因此他選擇與父親相反的職業,擔任關心受刑人的牧師,可是這導致他得到憂鬱症。古倫神父告訴他不必活在父親的陰影中,要相信自己並知道自己擁有來自父親的力量。於是這位牧師逐漸放開父親期待的心理負擔,但同時勇敢接受領導的主管職,但運用來自父親的正直與果斷特質,後來在職場上有成功的表現。

古倫神父提醒我們:「我們要在內心脫離父母並走自己的道路,但絕對不該過著與父母對立的生活,而是應該汲取來自原生家庭根源的力量。」

英國管理思想作家韓第(Charles Handy)坦言曾對父親有些失望,覺得父親似乎不求上進,他大可前往大都會的大教會發展,卻一輩子(40年)留在愛爾蘭當一位鄉村牧師。可是在父親過世後的告別禮拜,老教堂擠滿了人,路旁停放的車輛排了好幾百公尺,許多人從外地回來,或放下重要的工作,站在教堂外,安靜地參加父親的葬禮。許多人告訴他,父親是很特別的人,幫助了很多人,贏得了更多人的佩服,他的人生與牧者工作已成為許多家庭的重要部分,且是許多人的榜樣。

韓第說當他離開父親的葬禮時,心中帶著難過,也陷入思索:「我的忙碌生活和所謂的成就,跟這麼多受到他(父親)影響的生命相比,價值有多高?他不是平凡的人。問題出在我身上,不在他身上;我評斷他的方法一直是錯誤的。…我迷失在自己的奔忙之中,假使我想對任何人起作用,我必須重新找到真正的自我。」

耶穌講過「浪子回頭」的故事,一個兒子很悖逆地要求父親將財產分給他,然後離家出走,過著放蕩的生活,揮霍了所有的錢,淪落到比豬更不如的地步,這時他察覺自己的錯誤,體會到以前所不喜歡的家中即使最微薄的資源都足以讓他活下去。於是他回家,但不是以兒子的身分,而是以雇工的態度服事家庭。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但與家庭的資源連結,開展新的生活。

願上帝幫助我們能更真切認識原生家庭、父母和自己,但不要被侷限在父母和原生家庭的壓力與界線中,而是將原生家庭、父母美好的特質轉化成開創自己生涯的動力。

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做一個雇工吧!」』(路加福音15:17-19)

2023.05.2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