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4日 星期四

專心走自己的路,不用和別人比較

有一位我很尊敬的醫師與牧師曾跟我分享,他很幽默地提醒子女有兩種「ㄐㄧㄠˋ」千萬不要信,一個是「比較」,另一個是「計較」。我覺得很有道理。

每個人都會期待被公平對待,只不過不同人衡量公平所用的原則很可能不一樣;而且我們也無法衡量所有的事情,比如我們對自己的付出或許比較清楚,但是卻無法看到別人所有的努力,因此若硬要將兩方拿來比較便不是那麼準確或客觀。

然而職場上常常因比較和計較衍生出成員內心的不平、忌妒、和抱怨,導致人際關係的緊張和使得工作環境充滿不信任。當然組織和主管必須盡可能秉公管理,不偏待同仁,營造公平合理的職場環境。不過我們也須理解,如古倫神父所說的:「絕對的公平正義是不存在的。」他的意思不是說我們不用重視公平,而是不要拿自己絕對化的公平尺度去和別人做比較和計較。

耶穌說過一個令人跌破眼鏡的比喻,記載在《馬太福音書》第20章1-16節。在這則葡萄園主人支付工資的比喻中,葡萄園主人清晨雇用了一些工人,並約定依常例給一個銀錢作為一天的工資。後來葡萄園主人又在9點、中午12點、下午3點和5點,分別雇用了一些沒有工作的人到園裡工作。到了傍晚,葡萄園主人指示領班發工資,令人驚訝的是,無論工人入園工作多長時間,每個工人都同樣得到一個銀錢的工資。因此最早來的工人對此感到不滿,抱怨主人不公平。然而,葡萄園主人回應說,他並沒有違背承諾,而是根據與每個工人的約定支付工資,並強調他有權這麼做,工人們不應因他的慷慨而心生忌妒。

顯然,抱怨的工人是認為工時較短的工人不應該領和他們一樣的工資,但是主人的考量是他已依約定給付工資,並沒有虧待任何一位工人,而且他更看重的是要讓每一個人都獲得基本的生活所需。這不也是另一種層次的公平嗎?

耶穌眼中的公平正義常常和我們所追求的公平正義不一樣,他用這個比喻提醒我們要用正義與仁慈的結合取代絕對的公平正義,在重視自己的權益時,也關心別人的需要。

此外古倫神父也指出,耶穌藉此比喻希望我們專心走自己的路,仰望上帝,而不要一直看著別人,和別人比較。充實度過的生活與工作本身就是很棒的報酬,這絕對比無事可做更好。當我們全心投入工作與生活,就會為自己帶來樂趣和意義,不需要透過比較去計算是否值得。

當很忙的時候,如果又有主管交辦額外的任務時,我心裡也會有一堆OS:為什麼事情都要給我,不給別人?為何只有我這麼辛苦,工作特別多?這時我都會想到國中導師曾告訴我們的一句話:「對於不能不做的事,與其心不甘情不願地做,倒不如快樂地去做。」這話常能幫助我擺脫負面的情緒,順利將任務完成,從中獲得一些經驗與成果。當我們不去計較,自己反而會過得更自在與快樂,不會被綁在不平的情緒當中,因此在團隊中別人的關係與互動也會比較融洽。這或許和俗語「失即是得」,「有(度)量才有福(氣)」的同樣道理。

「憑著上帝給我的恩惠,我要對你們各位說: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倒要謙恭自守,各人按照上帝所賜給他的信心來衡量自己。」(羅馬書12:3)

2023.08.2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