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日 星期日

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下)

交易成本理論提到三種資產特定性,分別是「場所特定性」(site specificity)、「硬體設備特定性」(physical specificity)、「人員特定性」(human specificity)。我們可以將它們理解成空間的、物體的以及人員的這三個面向的特定性。我們再舉醫院請外面的資訊廠商開發專案的例子來討論,如果受委託的廠商在開發或維護該軟體時必須到該醫院或在附近設立專案辦公室,那該交易的場所特定性就很高;如果開發或維護該軟體時,廠商必須使用特殊的工具或設備,則該交易的物體特定性就很高;如果該廠商必須投入受專業訓練或有特殊學識或技能的人員才能進行該專案,則該交易的人員特定性就很高。

交易成本理論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討論許多組織的活動與結構相關的問題。首先是「做或購」(make-or-buy)的決定。「做」是指自己生產,「購」則是向外購買或委託外包。成本交易理論認為組織在做make-or-buy decision時,會根據該交易去比較兩者的相關成本,並選擇成本較小的方案,如果向外買比自己來要省事、成本低及風險小,便會委託外包或向外購買;如果自己做要比向外買的交易成本較低,組織便會從委外轉變為內製,用企業的術語來說,這便是垂直整合。

成本交易理論運用這個觀點去解釋為什麼企業或組織之間會有這些與垂直整合相關的併購、合併等活動在發生,以及為什麼企業或組織的規模大小與組織形態都不一樣,以及企業或組織如何決定其最適當的組織範圍(boundary)。交易成本理論對這些問題所提出的回答就是:由交易成本而定。當交易成本比自己做的成本低時,企業或組織就會縮小其範圍,當交易成本相對較高時,組織便會擴大其範圍。

交易的擴大(外買或委外)或內化(垂直整合)會影響組織的結構,當交易擴大,組織會縮小或簡化,比如現在有些虛擬公司,自己並沒有實體工廠,而是將生產委託給其他工廠,下訂單請工廠製造產品,貼上自己公司的品牌,再委請相關的行銷公司或通路將其產品舖到市場,這樣的虛擬公司只要一間辦公室及與各委託廠商接洽的人員即可。相反地,當組織將交易內化,組織的結構會變大及複雜化,對組織來說,這有利也有弊。其好處是組織可以透過本身的管理架構,去避免原來交易所會產生的風險或弊端,因為理論來說,內部的情況是比較能夠被組織所掌控的,比如若組織內部部門間有爭議,可以透過開會討論或主管的裁決來處理,不必上到法院去訴訟。此外,組織內部比較沒有組織與組織之間所存在的投機取巧或佔對方便宜的動機或問題,且收集組織內的資訊也比收集其他組織的資訊要來得容易及正確。不過,組織範圍擴大及結構複雜化也會衍生出相關的內部行政成本,每一種組織形態有其功能,也有其成本。因此組織必須在比較相對的組織或制度的相關成本,做出決定。

在組織形態方面,Williamson提出M-form的觀念,他說當傳統功能性結構(functional structure, 又稱為U-form)的組織大到某一個規模時,其內部的各個功能部門(研發、生產、行銷、人資、財務、資訊、總務等)會變成一個個資訊封閉儲倉(information silos),只管自己的事,失掉為整個組織的利益合作的出發點。在這種情況下,高層主管得不到真正的資訊,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他根據觀察指出,當組織規模很大時,多重部門 (multidivisional form, M-form)的組織結構會優於功能性結構。M-form是指一個組織再將自己分成幾個有完整功能部門 (divisions),每一個部門就像是一個組織中的組織,都有自己所需要的研發、生產、行銷、人資、財務、資訊或總務等單位,也要自負盈虧,基本上每一個部門都可以獨立運作,在市場上與其他組織或機構進行交易。這樣的組織中的部門本身就是一個組織,會依照盡可能降低交易成本的原則去做決策及從事相關的經濟及組織活動,因此會比U-form來得有效率;而且M-form組織的總部高層主管只須扮演一個內部資金市場及資源分配者及政策方向的決策者的角色,整個機構便能朝相同的目標去發展。現代的一些大企業,像奇異電器(GE)依照產品性質設立分公司;幾個主要的汽車公司也都依照各主要款式的車種設立獨立經營的部門。

此外,依照成本交易理論對人員特定性的見解,組織其實只要與具有組織特定性學識或技能的員工(比如對醫院特殊的資料庫有深入了解的人員,或掌握醫院非常重要的人脈網絡的人員)簽訂特殊約定的聘雇合約,至於其他員工則不需這樣的合約,即使一般主管及醫師具有高度的知識或才能,也不需要,因為這樣的人員可以很容易換到其他的醫院服務,而其他醫院的相關人員也可以很容易轉換到這家醫院工作。但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卻不多,這便點出交易成本理論的幾個主要問題,其中一個是交易成本理論沒有考慮到法規或社會期待等體制因素的影響,像人員聘雇在許多國家都是受到法規的保護,並有高度的社會期待(比如在日本有終生雇用的文化)在裡面。還有交易成本理論著重在交易所衍生的成本,沒有去考慮到其他的相關成本,比如一位醫師離職時,醫院可能會流失的病人,以及新醫師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累積一定的病人群的成本。

此外,交易成本理論也被一些學者批評過於天真,他們指出像投機取巧的問題並非僅存在於其他的組織,其實組織內部也有這些問題,有時候內部的問題更棘手與難處理,弊端更不容易被發現,爭端更難釐清。

雖然如此,交易成本理論還是提供了一個幫助我們瞭解組織的途徑與觀點,特別是由於交易成本理論的出現,使得組織理論與經濟學理論開始有了辯論與對話。而且他所提出的幾個架構,對組織行政管理仍然具有實質的參考與運用價值。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WOW!! This is the best explanation about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ever!! Thank you for sharing!!

scream 提到...

Tks for your translation. It is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