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公共電視製播一齣六集的「麻醉風暴」電視偶像劇,引起不少迴響。這應該是繼台灣版「白色巨塔」之後,國內久違的醫療電視劇。要拍攝醫療劇並不容易,要拍得真實更不簡單。台大麻醉科教授孫維仁醫師對這齣電視劇讚譽有加,他幽默地說麻醉學界一開始很擔心麻醉”風暴”有負面形象的傳播,但他力請大家放心看,因為這部戲非常真實,不禁讓他想要查看麻醉專科名冊有沒有一個叫黃健瑋的醫師?他還建議麻醉學會理事長,在麻醉醫師醫學會年會中應該頒發榮譽會員獎給蕭醫師(劇中男主角蕭政勳醫師,由黃健瑋飾演)。
另一位資深麻醉醫師,也是醫勞盟理事儲寧瑋醫師則公開推薦,指出這部影集很忠實地呈現麻醉科醫師每天在工作中的細節與現況;而且他說麻醉醫師在工作中的衝突絕對不比劇中的情況還要輕。我所服務的醫院一位麻醉科醫師也是跟我提到,這齣電視劇相當程度演出麻醉科醫師工作的原貌,只是劇情比較屬於黑色,描寫醫界與醫病關係的陰暗面。
這部電視劇名與其說是「麻醉風暴」,倒不如說是「醫病風暴」。雖然劇中的主要醫療糾紛事件是由一次手術麻醉所引發,導致主角麻醉醫師背黑鍋。後來由於保險業務員和蕭醫師的明查暗訪,才揭露原來這家醫院為了節省成本,竟然使用過期的藥品和醫衛材料,造成這次手術中因使用麻醉藥引發惡性高熱的病患,在麻醉醫師注射解藥「單挫林」(dantrolene)後仍無效而死亡。
更驚悚的是,此事件的背後另有一隻黑手和內幕。劇中的保險業務員原本是一位優秀的外科醫師,多年前在一次醫院急診人球事件中,替當時指示將病人轉送他院的外科主任扛下責任而離開醫院。這個事件,卻使得這位年輕外科醫師受到醫界排斥,無法回到臨床從事醫療,致使他心生報復。該位外科主任後來擔任一家區域教學醫院的院長,保險業務員因此針對該醫院策劃一系列報復行動。
這位保險業務員認識一位欠債被逼急的人,為他設計詐領保險金的計畫,並安排其有惡性高熱病史的母親前往該醫院接受手術,由於保險業務員知道該院使用過期的單挫林,這位病人麻醉之後極有可能救不回來。如此一來,就可以製造一起手術死亡案例和醫療糾紛,除了可以向醫院和醫師要求大筆的賠償金額,更能藉以揭發該院的弊端,嚴重打擊院長。
我不知道劇情中的案例是否曾經真正發生過。對我來說,這種情況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雖然最近國內才剛發生害死父母詐領保險金的駭人案件,可是藉醫療事件去害命並詐領保險金或索賠的,還是令人不敢想像。只是,有人想得到的情節,應該就有人做得出來吧!
不過,這齣電視劇點出了好幾個不同面向的醫療議題。例如醫療人球、醫師過勞、醫護人力短缺、病人安全、醫療成本管控、醫療糾紛、醫院評鑑等等,都是目前台灣醫界所要面對的課題。
劇中的麻醉醫師蕭政勳,因國中階段一次好友被霸凌,記憶中自己沒有挺身而出,甚至被迫成為加害人而長期內疚不已,以致罹患解離性失憶症。加上在院內麻醉醫師人力不足下超量工作,陷入失眠、酗酒與身心症。有醫師朋友告訴我,不少麻醉醫師有依賴藥物的情況。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陳家駒醫師指出醫師是酗酒的高危險族群之一。
美國的調查指出,醫師並沒有比一般民眾健康。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做為健康指標來看,2014年的調查[1]發現美國的醫師過重 (BMI超過25)的比例達34%,與全國的35%差距不大。各專科醫師過重的比例最高的依序為一般外科(49%)、家醫科、腸胃科、重症科、胸腔科、婦產科、骨科、麻醉科、心臟科、一般內科、急診科(42%);最低的科別依序為皮膚科(23%)、眼科、整形外科、免疫科、新陳代謝科(32%)等。由此看來,醫師的健康情形大致上與其所面對的病人/病症的壓力高低有關。
通常我們會認為具備醫學專業知識的醫師會比一般人懂得如何保健,因此會比較健康,這應該和事實有段差距。醫師所遇到的病痛並不比一般民眾少,甚至在醫院臨床服務的醫師、尤其是急重症醫師,因為長期工作壓力、誤餐、值班導致的生活作息不正常、超時工作而更容易使身體健康亮起紅燈。醫師罹癌、猝死的案例時有所聞,每次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內心除了婉惜之外,也會再一次提醒我們:醫師也是病人。
有時候社會對於醫師的期待似乎是太高了,幾乎不允許他們疲勞、鬆懈,認為他們甚麼都要懂,甚至一定要將病人治療好。有不少醫療糾紛就是因為這樣的認知所產生的。萬芳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紹榕醫師多年在醫療的第一線搶救重症病患,與死神拔河,但是他感慨地說病人和家屬好像認為主治醫師非得365天、24小時都在病人身邊才行。他說:「對病方家屬而言,也是期待自己的主治醫師都是鐵打的身體,無時無刻都可應付他們無窮的需索。但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受害的只會是真正需要的病人及負責任的醫師,衍生出易碎的醫病關係及無窮盡的醫療糾紛。[2]」
我們都希望醫師視病猶親,並能夠體會病人和家屬徬徨、焦急的心情,給予病人無微不至的診療與照顧。然而我們是否也曾將心比心,去了解或體會個別醫師所承受的壓力、體力的負荷、家庭的需要以及醫療的有限性?如果醫病雙方能夠以互相體諒、了解彼此的需要為基礎,相信可以建立起更美好的醫病關係。
其實要營造出良好的醫病關係,在醫病雙方之外,體制和組織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由於個人的生命、時間、能力都有限,因此需要互相結合成團體或組織,藉由團隊去完成個人無法達成的任務。對於醫療工作來說,更需要團隊合作才能給予病人持續、完整的療護,光靠個別醫師是無法做到的。
然而有團體和組織的地方,就一定有制度,是要設計來幫助團隊和組織的運作,去達成其使命。只是,經常組織在運作一段時間之後,制度開始綁住自身使命的實踐,經營者看重組織本身的利益與存續勝過其原本設立的宗旨和服務的對象。在「麻醉風暴」劇中,以陳顯榮院長為體制的代表。他為了追求讓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將資源投入硬體擴充,卻不當管控藥物及醫衛材成本,採用過期品;並且為節省人力成本,讓醫師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長時工作;以及之前為了將手術室留給VIP病人,拒收生命垂危的病人。
在麻醉事件發生、醫院弊端被揭發後,陳院長引咎辭職。這時他向昔日的學生、懷恨要報復他的保險業務員告白說,自己對醫療原本有極高的理想,也希望藉由建立更好的醫院去實踐自己的理想。然而卻在數字、權力和利益中逐漸迷失、淪喪自己的理念。
英國著名的社會哲學家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曾對現代組織和體制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與反省。他說絕大多數的組織似乎對自己的生存,要比對奉行組織存在的使命更感興趣。有太多組織像是監獄,而獄卒關心自己的福利,更甚於所照管的人的福利。
在韓第的心目中,組織本身是手段,為人們的需要服務才是目的。組織要追求的是更好,不是更多。可是「企業誤把手段認作目的,而且永遠錯下去」。「假使組織能更重視個人(的需求),他們會發現其目標將更易達成。…組織是社會的僕人。組織的存在是為了提供我們需要或渴望的物品和服務。…唯有當組織把目標訂高,高過延續自身生存時,其繁榮興盛才會達到最高點。[3]」
對醫療來說,體制的問題絕不只是醫療團隊和醫院制度或經營管理方式而已,還包含更大的健保制度和醫療衛生政策,甚至相關的公共政策、法規和整個社會對醫療的看法。如果我們的健保給醫學中心最高的給付,那難怪醫院都想要往醫學中心去衝;如果民眾想要更便利的醫療,卻不肯多繳保費,健保署只好限縮給醫療機構的給付,或不斷調降藥品和醫衛材的價格,醫院也不得不想辦法開源節流;如果法律鼓勵民眾遇到醫療糾紛對醫師提出刑事告訴,那還有醫師願意冒風險搶救病人嗎?
水可覆舟,亦可載舟。雖然多齣醫療電視劇都以醫療體制的陰暗面,來凸顯有理想的醫療工作者的可貴,但是良好的醫療體制其實更能夠幫助醫療工作者安心與用心為病人服務。現在醫界在討論病人安全的議題時,愈強調建構一個安全的醫療運作系統,來彌補個別醫護人員可能的疏漏與局限。如果沒有這些設計良好的制度或系統作為基礎,醫病關係必定處於某種程度的緊張關係。
在探討醫病關係時,醫病雙方的資訊不對稱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通常認為在醫療互動與行為中,醫師要比病人擁有較多的資訊,因此在醫療過程中,資訊較不足的病人將醫療決策權委託給資訊較充分的醫師,希望醫師能為病人謀求最大的益處。在此關係中,病人是委託人,醫師是病人的代理人。完美的代理人必須完全以委託人的利益為最高考量。
可是事實上醫師並不是能完全掌握病人相關的資訊,醫師比較知道的是病人的健康狀況以及如何做可以保持或重獲健康,對於其他的資訊(病人的家境、社會關係、價值觀等)就不是那麼清楚。另一方面,有時候病人或家屬可能為了某些理由,故意對醫師隱瞞一些資訊,比如不願透露特定病情,或提供不實的服藥狀況(比如有研究發現部分慢性病人為了節省藥費,只吃藥囑一半份量的藥,但不敢告訴醫師)。由於這些因素,導致醫病代理人的失靈(agency failure)。
在「麻醉風暴」劇中,我們就清楚看到病方刻意隱瞞病情,陷醫方於極大的風險之中,引發醫院風暴,甚至差點讓好醫師蒙上不白之冤。雖然這是非常極端罕見的案例,但也告訴我們醫病關係中,醫師不是全知全能的,醫方所具有的資訊其實也相當有限,只是為了為改善病人的病情,有時也必須在極有限的資訊中,做出決定和執行某些醫療處置。病人和家屬應該給予醫師更多的體諒與理解。
在醫病互動中,病方不見得都是弱勢,醫師也不見得都占上風。唯有醫病雙方互相尊重、體諒,彼此坦誠、互信,醫病關係才能真正和諧,讓醫師發揮更完全的醫療代理人功能,使病人得到最大的福利。
本文2015年4月25日發表於「獨立評論@天下」。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22/article/2719
[1] Medscape Physician Lifestyle Report 2014: Do Physicians Lead
Healthy Lives? http://www.medscape.com/features/slideshow/lifestyle/2014/public/overview#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