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加拿大的醫療體系

加拿大有眾多的一般科(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或家醫科醫師,做為醫療服務的第一線。民眾可以自由選擇醫師,也可以不經過轉診直接去看專科醫師,但是如果專科醫師在申報時有GPs或家醫科醫師的轉診單,可以獲得較高的給付,因此,專科醫師都會要求病人經過轉診,形成一種非強制性的嚴格轉診制度,GPs或家醫科醫師扮演著專科醫療的守門人(gate keepers)角色。

加拿大的家醫科醫師如果有醫院的授權(privilege),便可以將病人送到醫院,然後到醫院治療或照顧自己的病人,這是和美國開放型醫院系統較像的地方。由於美加之間密切的醫療互動與往來,加拿大的醫療方式與美國差不多,只不過加拿大各地區的高科技昂貴醫療儀器數量有受到嚴格的限制,因此使用率明顯較美國低。

從1990年代中旬開始,加拿大實施總額預算制度,對基層開業醫師及醫院的給付與德國的總額制度差不多,不過,加拿大也在針對地區醫師群的論人計酬或薪俸制度進行試辦。由於實施醫院個別總額,加拿大的醫院不須要做逐件申報,省去許多行政成本。加拿大與英國一樣都有病人排隊等候非緊急手術的情形,不過與美國相較,加拿大醫院對於緊急手術的處理速度卻比較快。

在醫療成本管控方面,除了實施總額預算制度及管制醫療硬體設備之外,加拿大政府對於藥物價格有嚴格的控制,許多美國藥廠的藥品在加拿大的價格遠比在美國的價格低,因此美國有人提議從加拿大”進口”美國藥到美國,以降低美國的藥價。

加拿大的健保制度是美國人又愛又怕,又羨慕又批評的對象。因為同樣是位處北美洲、語言文化背景相似、科技交流密切的兩個鄰國,加拿大的健保能夠讓所有國民納保,照顧全民,且支出又比美國的醫療支出來得低,而且事實上加拿大人的醫療使用率要比美國高一點,這是讓美國人相當羨慕又很難堪的事實。可是美國人理性上無法接受加拿大全國一致化的健保體制,認為這是一種社會主義式的醫療(Socialist Medicine)。加拿大之所以能夠用較低的成本照顧到更高比例的國民,學者認為主要是加拿大的醫療行政成本較低、昂貴儀器受到管控、醫療使用強度(intensity)較低、以及醫療(人員、藥品等)價格較低的因素。儘管加拿大民眾對於其醫療/健保的滿意度相當高,他們仍持續公開辯論如何改善加強。近年來加拿大民眾對於排隊等候手術的問題越來越不滿,改革的要求越來越強,因此目前加拿大也在討論是否要允許民間的健保公司經營,或者要不要加稅增加醫療財源,或是調整服務架構以增加效率。看來沒有一個國家的國民對自己的醫療/健保體制是完全滿意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