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效率、平等與市場

經濟學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在探討如何使有限的資源透過有效率的生產與有效率的消費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因此,效率(efficiency)是經濟學及經濟活動所要達成的一個重要目標。

假設在一個只有兩種東西A和B的經濟社會裡,在不影響總效用的前提下,當某消費者願意用x單位的A去換得1單位的B,而x剛好等於B的售價與A的售價的比值(B的售價/A的售價)時,這對該消費者來說是最有效率的狀況。經濟學家用邊際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等於價格比值(price ratio)來描述這樣的狀態。

以土司和牛奶的例子來了解,如果對我來說,喝1公升的牛奶與吃3條土司所帶給我的滿足感是相同的話,而這時吐司的價格若剛好是每條40元,牛奶每公升120元,這個情況對我在消費吐司與牛奶是最有效率的。如果吐司漲價到每條60元(表示可能麵粉缺貨),那我就會多喝牛奶,少吃吐司,可是牛奶喝太多開始覺得噁心,而且開始懷念吐司,直到我覺得2條吐司的價值與1公升的牛奶相同時,這時便又達到最有效的消費點。透過這個機制(效用與價格的互動),消費者會調整自己的消費項目與消費量,使整體資源達到最理想(效率)的利用。

從個別生產者的角度來看,生產效率代表用最低的成本的投入去製造最多的產出。比如麵粉缺貨,價格上漲,麵包店就會少用麵粉,少生產吐司,多做冰淇淋來賣,這會使整體市場的土司供應不足,造成吐司價格上漲。吐司價格上漲之後,消費者便會如前面所述的去調整自己的消費項目(找較便宜的替代品)與消費量,藉此調節整體市場資源的利用往最有效率的方向去發展。這個機制也就是經濟學所說的市場中調節供需的那隻看不見的手,雖然個別的消費者與生產者都是只為自己的利益與效率著想,卻使得整個市場對資源配置使用的效率達到最佳的情況。

從整個市場來看,效率包含兩個意義:(1)市場或整體經濟活動用最低的成本去生產最多的產品與服務;(2)整個市場所生產的產品與服務以最佳的方式(或找不到有比這更好的方式)去分配;也就是說,找不到有其他分配方式可以增進某些人的效用,卻不損及其他人的效用。這即是經濟學上所說的「柏瑞圖效率」(Pareto Efficiency)。

舉一個颱風天的例子來說明:氣象預報強烈颱風即將來襲,民眾紛紛到超市購買食物做為存糧,泡麵與礦泉水一下子被搶購殆盡。某甲晚到一步,到超市A時只剩兩箱泡麵,某乙到超市時只剩兩箱礦泉水。如果某甲與某乙剛好是鄰居,則它們可以透過交換一箱泡麵與礦泉水,使得兩人的效用同時都提升。如果他們兩人不相識,無法進行交換或交易的話,它們的情況就是尚未達到柏瑞圖效率的狀態。

前面所述市場效率的狀態通常只有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才會出現。福利經濟學的第一條定律指出完全競爭市場可以導致生產與資源分配的效率,因為在完全競爭之下,個別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行動會使得每一種商品/服務的邊際效用或價值等於其生產的邊際成本,也就是其市場價格。其中兩個主要的推手是價格與自由交換(voluntary exchange)。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個別的生產者無法決定價格;價格對生產者來說是反應生產成本,對消費者則是反應商品的相對效用與價值。自由交換是指消費者只買在他們眼中具有一定程度價值的商品。因此,如果某生產者刻意要拉抬價格,消費者很容易從別的地方買到同樣或可替代性的產品,帶給他們同樣或更高的價值/效用,該生產者便做不成生意。

柏瑞圖效率的狀態是經濟學期望的大同境界,但是很不幸的是這個狀態並非普遍存在的,在許多完全競爭以外的情況,柏瑞圖效率的狀態是不存在的。此外,立足點(資源分配的起始點)的不公平也會使得柏瑞圖效率無法達到。用健康照護的例子來看,假設一個社會中只有兩個人,一個很有錢,一個很窮,有錢人買得起食物以及醫療照護;窮人的錢只夠買些食物,買不起醫療。因此雖然照理說他們之間如果能夠做一些交易,對兩人的效用應該是都有所提升才對,不過窮人可能連吃飽都有問題,沒有多餘的能力去與富人交換醫療。這便是尚未達到柏瑞圖效率。

收入的不均經常是造成無法達成柏瑞圖效率的資源分配起始點不公平的原因。福利經濟學的第二條定律指出原則上任何的柏瑞圖效率都可以透過改變資源起始點的分配來達成。透過所得重新分配縮短所得不均就是一種改變資源起始點分配的方法;提供義務教育、社會福利、非營利公益團體的服務則是其他常見的例子。在這方面,政府與政策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比如向富人課較多的稅金,用來提供給窮人社會福利或生活補助金,便是一種所得重分配的機制。

但是所得重分配的措施並不是沒有副作用的。當所得差距懸殊時,會使得整體消費的柏瑞圖效率無法達成;可是當所得重分配的程度太大時,卻會造成個人工作與生產動機的低落,導致生產效率的降低。此外,政府為了進行所得重分配的過程(稅捐稽徵與所得條件審查),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這些都是資源浪費,造成整體社會的效益與福利的損失。這表示效率與均等這兩個目標與理想經常是無法兼顧的。

前面提到,柏瑞圖效率必須是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才會出現,可是健康照護市場並非完全競爭市場,而是以寡佔(oligopoly)與獨佔競爭(monopolistic competition)的情況居多。而且,許多健康照護服務是公共財(public goods)或具有正面消費外部性(positive consumption externalities)。這些因素都會使得健康照護市場無法達成柏瑞圖效率的境界,造成市場的失靈。在這種情況下,經常是由政府干預或調整市場,試圖讓市場發揮原先預期的功能。

在經濟學家的眼中,市場可以發揮很大的功能,使整個社會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不過這必須在一定的前提或條件下才能夠達成。健康照護經常是欠缺這些條件,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國家的政府對醫療與健康照護都有許多管制或獎勵措施,或由政府出面主導、主辦健保,甚至直接提供醫療與健康照護服務給國民。

1 則留言:

雪莉屋 提到...

我也是一個學生,現在就讀元智醫療資訊管理所,因為是醫療加資訊管理,在搜尋資料看到仁兄的blog搜集了很多資料,真是汗顏,因為我並沒有像仁兄一樣有系統性的思考。我要學習您系統性的搜集並整理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