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工作動機理論(4)

工作特性理論 (Job Characteristics Model, JCM by Hackman & Oldham )

這個學說指出,員工的工作表現與該工作或任務所帶給他的內心感受有很密切的關係,如果員工在執行某項任務時覺得很有意義,對工作的結果具有責任感,並覺得能夠掌握獲得知工作的實質結果,會使他們的工作很有成效。而決定他們對工作或任務的心理感受的因素,是來自任務的性質,主要包括執行該任務所需技能的多樣化程度(skill variety)、任務的完整性(task identity,該員工只是執行該任務的一小部分,或是從頭到尾他都能夠參與)、任務的重要性(task significance),這三個因素會決定員工對該任務意義的感受。

另外兩個會影響員工執行任務心裡感受的任務特性因素,分別是執行該任務的自主性以及成果的回饋。自主性(員工可以決定如何執行該工作的程度)可以提高員工對任務成效的責任感;任務本身是否有提供或容易取得成效的回饋資料則直接有助於員工得知該任務執行的實質成果,帶動他及時採取必要的改善措施。

當這些因素或條件都存在時,便會產生正向的員工表現,包括高度工作動機及意願、高工作滿意度、覺得有成長或成就感,以及良好的工作成效。

根據以上的發現,這個理論歸納出一個「職務激勵潛能分數」(motivating potential score, MPS)

MPS=1/3x(技能多樣度+任務完整度+任務重要性)x任務自主性x任務成果回饋

這個理論被廣泛運用在職務或任務的規劃及設計,當我們在規劃一項任務或職務時,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以便使職務本身就能帶給員工意義及責任感,以便能提升工作動機及成果。這個理論的重要在於指出工作及任務性質的影響力,並將其影響的過程描述出來,之前的動機理論知道工作本身的因素對工作動機有很重要的影響,這個理論跟我們說明了其中的道理,我覺得這是相當深入有貢獻的一個學說,但是並非照著這個理論去做,主管的日子就會一帆風順,天下太平,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因為還有其他的因素需要考慮。比如員工本身的技能素質、對成長的需求動機高低、以及其它個人的需求滿足條件。這些都會左右員工與執行任務之間的互動及結果。

此外,下面三個理論也指出在組織及工作處境中,會對員工的工作意願、動機、行為直接產生重大影響的動態因素。

社會訊息影響理論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SIP)

SIP的主要立論是在於主張組織成員對工作的反應並非根據其任務的實際狀況,而是根據他們對任務的認知與解讀。而其對事物的認知或解讀又深受外在的社會訊息或線索所影響。因此這個理論認為員工對工作所持的態度與行為決定於其所接觸的人所提供的社會訊息。舉例來說,某位新員工剛進到一個機構,這個機構所提供的條件、環境、任務本身都是他所喜歡及滿意的,因此對工作興致非常高,可是過了兩個禮拜,他的工作興致卻大為下降,原因是他周遭一位同事一直跟他抱怨機構的不好、工作的無聊、有志難伸等等負面訊息,這些訊息使得他的工作動機受到負面影響。

這個理論對管理的應用是主管要主動提供正確、充分的訊息給員工,讓員工有足夠的資訊做判斷,避免員工受到片面訊息的影響。依照這個理論,著名的美國職棒選手及球隊經理Casey Stengel所說的一句開玩笑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他說”The key to being a good manager is keeping the people who hate me away from those who are still undecide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