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美國醫院種族隔離史

我們研究所博士班為了讓新生認識每一位老師的研究領域及專業興趣,每個禮拜二中午都會安排一位老師與我們做非正式的午餐聚會,讓老師認識我們的背景,也讓我們藉此了解老師在學術上的關切焦點及走向,以幫助我們選擇指導教授及論文的指導及口試委員。

這禮拜跟我們聚會及介紹的Dr. Roice Luke是一位很容易親近的白人學者,他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健康照護機構的策略,但是在會中他並沒有針對這方面著墨太多,反而是準備了一個他”業餘”的興趣主題跟我們分享,但其實跟醫療還是很有相關,他說策略研究方面的主題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跟他討論,但是「美國醫院的種族隔離史」這個主題平常比較沒有機會討論,也都被遺忘,他希望我們有機會知道。

美國北方各州及南方各州由於在廢除奴隸制度的議題上嚴重衝突,在1861到1865年之間爆發南北內戰,結果北方州的聯盟(United States, Union)戰勝南方的州際同盟(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黑人名義上被解放,不再是奴隸,但當時他們的處境其實更為艱難,特別是在南方,黑人雖被稱為Freedmen(被賦予自由的人),但其實戰後他們變成難民,沒有身份,沒有住所,沒有土地,還是被歧視及社會隔離。林肯在戰後不久即被暗殺,繼任總統的副總統Andrew Johnson是南方田納西州人,他並未承接林肯的政治理念,給予黑人政策實質上的照顧或幫助,反而是與當時由北方主導的國會在相關的政策上抗衡,但在強勢的國會主導下,戰後在1865年設立專門給黑人申請身份等事務及經濟協助的Freedmen’s Bureau及Freedmen’s Bank(就在Richmond,但是1868年被Johnson廢除);並於1867年通過重建法案及在1868年通過憲法第14增修條款,奠立日後黑人獲平等對待的法源基礎。比如憲法第14增修條文要求南方州必須認可此增修條文才可以重返聯邦,參與國會,使得南方州必須開始執行聯邦包括黑人平權的政策。

在醫療方面,內戰後即使是政府所設慈善醫院,不僅黑人與白人的病房分開設置在不同棟,內部的設施及環境也是有很大的差別。直至1896年最高法院的一個判例”Plessy v. Ferguson”才確立”separate but equal”的原則。在這個判例上,要求所有的公立設施,若要將黑人及白人使用的設施分開的話,那麼必須是在條件相同的前提上,否則是違憲的。根據此法律要求,以往給予黑人較差就醫環境的公立慈善醫院必須改善其黑人住院的設施,使之與白人使用的設施一樣,服務也不能有所差別。但是,醫院仍然是根據病人的種族或膚色進行隔離的措施。黑人醫師更無法進入到醫院服務或執醫。

在教育方面,情況也是類似,黑人只能唸給黑人唸的學校,不准進入白人唸的學校;直到1954年最高法院的一個判例”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首度打破教育界的種族隔離,判定公立學校若區隔白人及黑人學生是違憲的。十年後,最高法院在一個醫療的判例”Simkins v. Moses Cone”上,(Simkins是一位要申請進入Moses Cone這家醫院執醫的黑人牙醫師,但因為他的黑人身分被拒絕)也確立有領取政府經費補助的醫院不得用種族的因素考量決定是否讓某位醫師進入服務病人的權利。這個判決的影響很大,首度將聯邦要廢除種族隔離的政策推向民間的醫院。因為在1946年美國國會通過一個Hill-Burton法案,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獎助及鼓勵民間廣設社區醫院,因此這段時間設立的醫院大多有接受政府的經費補助,Moses Cone便是其中之一,這個判決也等於說即使這些社區醫院不是公立醫院,但是因為它們都有接受公家經費補助,因此也要執行聯邦的政策,包括不得有種族歧視或隔離的情形。

在1965年Medicare及Medicaid法案通過並開辦之後,美國幾乎所有的醫院,不分公立或私立,都有獲得由公家經費(Medicare及Medicaid)的給付,更進一步使得聯邦政府在要求醫院廢除種族隔離措施上有實質的立足點。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種族隔離措施才真正開始瓦解。

聽Dr. Luke講這段從沒聽過的美國歷史,心中感觸頗深的。民主及社會、政治改造的過程實在是漫長的考驗,像美國種族隔離突破的努力從1865年到1964年整整經過100年。其中還是環環相扣,且充滿讓人料想不到的插曲,有些意外幾乎可以扭轉情勢與歷史。不過我相信歷史的發展還是有一個方向與道理存在的,我認為儘管曲折婉轉,上帝確實在歷史中掌權及帶領。

我問Dr. Luke,在這段醫院的種族隔離史當中,教會醫院的情況又如何?是否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而與一般的醫院有所不同?他說當時的教會醫院其實是白人的教會醫院,還是陷入在白人種族主義的觀點裡,只是照顧白人而已。我覺得這是可以給教會或教會醫院一個謙卑省思的機會,以察覺自己的盲點、不足及軟弱。羅馬書第12章第1-2節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Dr. Luke說他最近在努力的除了有機會在不同場合報告這段歷史讓更多人知道之外,他也在聯絡幾個仍然存在、較具代表性、曾執行種族隔離措施的公立或慈善醫院,像MCV Hospital,鼓勵這些醫院收集當時的情形,呈現出來,還原歷史,正視這段史實並進行深刻的歷史省思,他相信要能夠這樣做的機構是有勇氣及智慧的表現。維吉尼亞在南北戰爭時是南方州之一,Richmond更是南北戰爭時南方州際同盟的首都,我覺得Dr. Luke要在這裡喚起大家對這段歷史的回顧及展望,若不會讓別人投以異樣眼光,也絕對是一條孤獨、漫長的路。也正因為如此,更顯出他是一位有良知及勇氣的學者,讓人格外的尊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