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健康服務組織的理論基礎

組織與行政管理是兩個密不可分的課題,因為有組織的存在,才需要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的基礎,也是來自對組織的瞭解;組織並且是行政管理及研究的主要對象,因此組織理論可以說是行政管理及研究的理論基礎及學理根據。

「健康服務組織的理論基礎」這門課是我們這個課程所要求的「健康服務組織理論」學門的第一門課,也是入門課程,不僅是明年的資格考試的主要內容,在論文寫作時,有一章要提出研究的理論架構,就是要說明自己所採用的組織理論及據此所建立的研究模式。

組織理論是暨抽象又實際的一門學問,主要是屬社會學的領域,但越來越與管理理論的領域有交集及互動。有很多社會學者所建構的組織理論對管理學有深遠的影響;也有不少管理學者根據其實證研究發展出其組織理論。此外,有些心理學者、經濟學者及政治學者的研究也對組織理論的貢獻很大。

儘管許多學者已經提出各種不同的組織理論去描述組織及其運作,但是組織理論仍在一直演變中及爭論中,這也許是因為學者們所看到的組織面向、分析關切的層次、甚至所研究的組織對象都不一樣。

在組織理論的主要演變方面,早期(1960s以前)學者們所看到的是組織的本身,也就是將組織當作一個封閉系統來看;但從1960s開始,學者開始注意到組織的外部環境以及兩者之間的互動,這時組織被理解為一種開放式的系統,這是目前組織理論的主流思想。

組織理論這個領域中最針鋒相對的爭論,是來自兩個不同的觀點,一個觀點將組織理解為一種理性的系統(a rational system),認為組織有明確的目標、客觀合理的制度,並且能夠照原先的理想設計去運作,這是將組織看為一種如同機械般的集合體。相對於前面的觀點,在光譜的另一端,學者們則主張組織絕不是一種理性的運作,而是一種自然的系統(a natural system),因為組織的目標通常是模糊不清,制度有時是權力的產物,成員也不是完全依照組織的目標或制度在執行任務,比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在理性系統的觀點裡,組織內部應該是只有正式組織(劃在組織圖上的部門及單位)及互動關係的存在,但事實上,每個組織裡都有非正式組織及關係在運作,有時候這些非正式的組織及關係比檯面上的正式組織及關係更有影響力。

舉兩個著名的組織要素模型來看,針對組織包括了哪些要素這個問題,有一位學者Harold Leavitt在1965年提出了相當著名的「鑽石」模型,指出組織的要素包含其內部制度結構(structure)、工作及任務(task)、所用的技術及知能(technology)與參與者(people)這四個要素。這是比較代表封閉理性組織的思維。

另外一組學者Nadler與Tushman在1997年提出一種Congruence Model,將組織的要素加以擴大為組織內部的正式結構、非正式結構、人員及工作/技術,以及組織外部的環境,再加上組織內部與外部環境互動所產生的策略與目標。與前面的Leavitt’s Diamond模型相較之下,可以看出這是傾向開放式自然系統的觀點,因為它將外部環境互動因素及內部非正式組織及關係因素都考量進來。

「健康服務組織的理論基礎」這門課接下來就是要針對各種不同思維中所發展出來的組織理論一一去介紹及探討,並瞭解其優點及弱點,以及如何將這些理論用在研究及管理上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