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追求完美

從去年開始嘉基推動多項「敘事醫學」相關的活動,有敘事醫學讀書工作坊、敘事研究、敘事醫學徵文等等。我對「敘事醫學」的理解是「臨床人員藉由病人的病痛故事,對病人的心理與社會脈絡處境有更全面的了解,以提供全人的療護關顧,並幫助我們反思醫療照護的本質與意義」。

我之所以對敘事醫學感到興趣可能跟我從小喜歡讀人物傳記有關,至今樂此不疲,總是從別人的故事中得到許多寶貴的啟發和反省。在我所知道的作者中,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管理學者,也是不凡的說故事人。在《旁觀者》這本書,他講到許多他認識的人的精采故事;在《杜拉克看亞洲:杜拉克與中內功的對話集》(第143-159頁;鄧嘉玲譯,天下文化出版),他提到七個影響他一生的經歷與故事,對我也很有幫助,以下我想分幾次和同工們分享。

杜拉克:「你問及個人(特別是知識工作者)如何變得更有效能?並且在工作一般時間以及生活改變之後,仍能維持此效能?

既然這些問題與個人有關,我就先從自己談起吧!我希望你不介意我從自己一生中七項重大經歷談起。這些經歷讓我學會,如何更有成效的生活、如何維持成長、如何迎接變局、如何隨著年齡老大,卻不成為時間的俘虜。」

◇ 第一項經歷─威爾第的啟示

當我高中畢業、不滿18歲時,我離開了祖國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前往德國漢堡,在一家外銷棉布的公司實習。那時,我每週都會聽一次歌劇。漢堡的歌劇素來舉世聞名。因為當時的實習員工是不支薪的,所以我很窮;但是,大學生看歌劇卻不用花錢。只是必須在演出前一個小時到達;因為在演出前十分鐘,那些未被賣出的便宜座位,會免費提供給大學生。有一天晚上,我聽了一齣由19世紀偉大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Giuseppe Verdi)於1893年所做的最後一齣歌劇「福斯塔夫」(Falstuff)。這齣歌劇現在已成為威爾第最有名的歌劇之一,但在65年前,它卻很少被人演奏。因為演唱者和觀眾都認為它太困難了。我完全為這齣歌劇所感動。因為我從小生長在音樂之都維也納,受過極好的音樂教育。然而,雖然以前曾聽過無數歌劇,但卻從未聽過這麼好的。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晚這齣歌劇我多大的衝擊。

當我聽完這齣歌劇,我對它做了進一步研究。我非常訝異地發現,這齣充滿歡愉、生趣盎然的歌劇,竟然是出自一位80歲老人之手。對當時只有18歲的我,80歲簡直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年紀。我在那時甚至不認識任何80歲的長者。在當時,就算健康人的平均壽命大約也只有50歲,因此80歲可說是相當不尋常。後來,我讀到威爾第被人問及為何如此高齡、且已享有19世紀最著名歌劇作曲家的盛名之際,仍盡最大努力,再多寫一齣。他答道:「我一生都是音樂家,且一直極力達到完美的境界,而我一直很困惑自己是否已達到這個境界,只是下定了決心要再努力一試。」

這些話永遠銘記在心。當然,威爾第在像我當時的年紀(18歲)時,已經是位非常熟練的音樂家了。然而,當時的我,除了知道自己不會是個成功的棉布出口商之外,我完全沒有將來要做什麼的概念。我那時就是一副不成熟、缺乏經驗、天真無邪的18歲模樣。直到15年後,也就是在30出頭,我才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在哪裡,以及屬於哪個領域。我下定決心,不論未來的工作是什麼,威爾第的話將是我一生的座右銘。並且,假如我能活到很大的年紀,也繼續朝此方向努力,同時朝完美的方向努力。雖然,我知道,何謂「完美」將會讓我非常困惑。

80歲仍努力創作更好作品的威爾第激勵了杜拉克一直寫作到96歲去世為止,他們見證了「追求完美」是我們畢生可以努力的目標。

2021年5月10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