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

前一陣子我曾跟大家介紹哈佛大學醫療人類學教授凱博文(Arthur Kleinman)的著作《照護的靈魂》這本書,凱博文醫師在書中多處對現今的醫療和健保體系提出深刻的省思,特別是當他陪伴失智的妻子就醫並全程照護她的過程,給他的感觸更深。

凱博文教授在書中描寫到陪伴妻子瓊安就醫痛苦的心路歷程,除了瓊安奇怪的行為症狀與不明的病因所引起他們內心的焦慮不安之外,他們更感覺到整個就醫過程與醫療環境的冷漠與不友善。他說:「在企業化醫療保健系統往往漠不關心的世界裡,許多醫療專業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對於對待我們的態度,差不多就像看待一組沒有結論的測試結果,而不是看待成需要支持並渴求安撫的脆弱的人們。」

當眾多的檢查結果指出瓊安可能罹患罕見的早發型阿茲海默症之後,他們被轉診給一位年輕的神經科醫師,這位醫師將95%的時間都用在診斷上。可是,「在他的診斷水落石出之後,幾乎沒有花多少時間討論對現在的我們而言最急迫重大的事:我們該怎麼辦?……只說目前可用的藥物治療並未證實對病情有明顯的效果,不過也沒有害處。至於病患照顧這方面什麼也沒說」。

我想,凱博文醫師是精神科醫師,即使他不是失智症的專家,如果連他在這種情況下都無法得知失智親人未來要如何照顧,更不用說一般病家會感到多麼慌亂和無助!

上述的問題,臨床上應該不會很罕見。現代醫療愈發展愈專精,強調分科,且醫療與照顧脫鉤,每個醫療專業人員只懂和只做自己熟悉的小小領域,缺乏橫向的連結與整合。據我所知,美國醫療因為強調專科,加上醫療健保制度零散、錯綜複雜,病人很難獲得適當的連續性照護。台灣的連續性照護或許比美國好,但實際狀況仍需透過實證研究去了解。

在現今高度複雜的醫療與社會環境,我們已經無法奢求每位臨床醫師甚麼都要懂,而是必須透過團隊,才能達成以病家為中心的整合照護。由此來看,嘉基社區部門的角色與功能顯得無比重要。我們要更密切與臨床醫師/單位共同建構完善的連續照護網絡和服務,提供病家貼切與實際的支持。嘉基社區部有失智整合服務中心、早療管理中心、出院準備服務中心、和醫療長照整合中心等團隊為各種需求的病人和家屬提供共照和長期個管,並協助轉介後續照顧資源或機構。

最近我請社區各團隊彙整臨床病人所需的後續連續性照護服務的資料,包括各項服務的對象(條件)、服務的內容/項目、以及服務案例的故事和成果,預計於11/2的全院演講再次向院內醫師介紹與說明。各社區部門團隊亦可以繼續透過各種機會,讓臨床醫師/單位更加了解每一項業務的內容和轉介方式。目前社區部與行政部資訊室也在合作開發醫療長照整合資訊系統,盼望藉由這些努力,讓嘉基成為國內全人連續照護關懷的實踐典範。更歡迎同仁們提出好構想,一起來達成這個理想。

「所以,我們要按照上帝給我們的恩惠,好好地運用不同的恩賜,做應該做的事。」 (羅馬書12:6)

2021年9月27日

沒有留言: